王妃、第一夫人的「珍珠外交」:第三位的丈夫,就在11月22日遇刺

撰文 | Erin 海上的以琳


圖片 | 網絡

「女人如果只能擁有一件珠寶,必是珍珠。」

—— Diana Spencer (戴安娜王妃)

Coco Chanel 女士說:「每個女人都需要一件小黑裙。」 而或許,每個女人也至少需要一兩件珍珠飾品。

一個懂得欣賞珠寶,並能夠自己賺錢購買珠寶犒賞自己的女子,一定是個有獨立人格,且有所追求的女子

可是我也同樣不崇尚像 Maupassant(莫泊桑)的小說《項鍊》裡的女主——瑪蒂爾德那樣,為了虛榮而讓自己白白陷入一場經濟浩劫……

要明晰的一點是,你追求的是「美」本身,而不是別人如何看待你的眼光,更不是一串數字。

任何女人,在任何一種境況裡,只要有心,都可以讓自己活得體面

這讓我想到了一些老上海的名媛。

她們富貴時,錦衣玉食。因為種種際遇落魄之後,雖失去了華服和珠寶,可照樣能夠將一身粗布旗袍收拾得齊齊整整,乾乾淨淨。

買不起珠寶,那就在巷尾賣梔子花的阿婆那裡,買下一枚小小的梔子花,別在細節處,作以裝飾。它並不貴重,卻照樣美得有價值。

「名媛」,不是一種單薄的身份或頭銜,她是融進血液裡的氣節和風骨

真正的名媛,在失卻背景和錢財之後,依舊是名媛。而有些人即便家財萬貫,也難當真名媛。

所以,珠寶並不能定義一個人的身份,而你卻能賦予珠寶以意義。

有關珍珠,完全可根據自己目前的財力,選擇相應的檔位。

有意思的是,只要是天然珠,都會煥發出獨屬於珍珠的自然光芒。無關於是正圓,還是異形;是無暇還是微瑕。每一種,每一顆都有著獨特的真實魅力。

它們是蚌,經過熬瀝之後的生命產物。它們是固態的水珠,是靜態的微型演變史詩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三位耀目的女性,「代言」了珍珠。

英國王妃 Diana Spencer(戴安娜)、摩納哥王妃 Grace Kelly(格蕾絲·凱利),美國第一夫人Jacqueline Kennedy(傑奎琳·肯尼迪)。

看到英國王妃 Diana,不由地想到一句,她比煙花寂寞,但比珍珠奪目。

誰人不愛 Diana?美得如此沒有爭議,連女人看了都會心悅誠服。

也大概是因為她太美,才會有那麼多人為她的結局而感到可悲,可嘆。

戴妃非常喜歡將多層珍珠,戴成 choker 的形式,看起來精緻,又不失大氣和莊重。耳釘也都以珍珠為主。

連婆婆 Elizabeth II(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也是一枚將珍珠貫徹始終的「珍珠控」。

當珍珠與其他品類的寶石相搭在一起,照樣相得益彰。

可是珍珠若沒有寶石點綴,依然能夠自成優雅的整體,而寶石若缺乏珍珠的映襯,會顯得少了點底蘊。

果然,但凡是有內涵的人事物,都需要經過些「磨礪」

長款珍珠鏈,極有裝飾性。搭配晚禮服能夠營造出莊重華貴的意象,並且高雅脫俗。

Diana 的這種戴法,完美實現了 choker 和長鏈的兼得和統一。

身穿白衣的戴妃,明眸皓齒。頸上和耳垂上的珍珠,交相輝映。

王室讓她成為傳奇,也給了她婚姻的悲劇。

假如 Diana 不是個痴情的女子,那麼 Charles(查爾斯)和 Camilla(卡米拉)便傷不到她。

就像《甄嬛傳》裡的甄嬛,當初她一心一意地愛著雍正,而雍正心裡卻始終放不下純元皇后。

待到甄嬛知道真相,心灰意冷並且「黑化」之後,她對雍正再也沒有了絲毫愛意。心無所恃,便不會被傷。但偏偏最終,雍正卻深深愛上了甄嬛。

愛情有時候,就是如此諷刺。

嗯…… 好像有點扯遠了。

比起鑽石,珍珠似乎更受歐洲王室成員的寵愛。低調優雅,卻難掩貴氣。

然而,珍珠也是親民的。它流通於世,任何階層的人士都能購買得到。信不信?假若提升自己的氣質,假珍珠也能戴得光彩照人。

摩納哥這個國家一向低調。以至於此國的王室成員的「網紅效應」遠不及英國王室。但是論女性王室成員的樣貌、氣質和衣品,摩納哥王妃們各個出類拔萃。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 Grace Kelly

她是奧斯卡的大女主,也是電影大師 Alfred Hitchcock(希區柯克)最欣賞的女演員。

據說 Hitchcock 脾氣暴躁,多數與之合作的演員都難逃他的訓斥,然而 Kelly 是極少數的幸運者。面對她,Hitchcock 似乎怎麼也發不出火來。

珍珠 choker,也是這位摩納哥王妃格外衷情的項鍊款式。

不得不說,Grace Kelly 真的有一副非常大氣的派頭。她不是尋常意義的平民王妃。Kelly 出生於美國的富庶之家,她曾開玩笑地說,父輩和國王之間的距離,就差一個王冠。

隨後又成為了奧斯卡女王,在戛納電影節上與摩納哥大公蘭尼埃三世相遇,之後的故事,便順理成章。

羊絨大衣,珍珠首飾,紅色的裹頭絲巾。像一朵盛開在阿爾卑斯山下的玫瑰,望一眼,所有的陰霾都變得雲淡風輕。

Kelly 的臉,長得非常有質感。豐滿而又略方的下頜骨,是「大家閨秀」的標配,這也是為什麼方形臉要比錐子臉看起來高級的原因。

這張照片裡,她所戴的耳釘為巴洛克異形珍珠。

已過天命之年的摩納哥王妃,比年輕時候更顯雍容之姿。

她曾被丈夫出軌過,被僕人刁難過,被摩納哥人民嘲諷過「那個美國人」…… 最後,她終於在婚姻裡得到了平靜,在國民裡受到了認可和接納,卻在一場車禍中,戛然而止。

在美國近代史上,Jacqueline Kennedy 無疑是一位有深遠影響力的第一夫人。她的穿著打扮,以及舉手投足,都讓全美國女性們爭相模仿。

以至於後期出現的「美國第一夫人」的衣品,如果受到媒體的讚譽,她們也會被描述為是受到 Jacqueline 的「真傳」。

她的樣貌,算不得標準「美女」。眼距很寬,身材扁平。既沒有 Audrey Hepburn 輕靈,也沒有 Marilyn Monroe 性感。

這兩位一等一的好萊塢大美女,前者和 John Fitzgerald Kennedy(約翰·肯尼迪)總統約會過。後者則是他最出名的情人。

可是這位風流倜儻的,第35屆美國總統,穿過一層又一層的美女,來到不算太美的 Jacqueline 跟前,牽起她的手,為她戴上戒指,披上婚紗,只給了她一人「美國第一夫人」的身份。

為什麼花心的 Kennedy 會在一年之內就被這位姿色平平的「半桶水」上流社會出身的 Jacqueline 收心?

從理性角度分析,政治利益不會沒有,但它的比重或許不會太大。Jacqueline 並非貴族,也無任何政治背景。

她的父母很聰明,上流社會人士的身份,於他們而言,可能僅僅只是打了一個「擦邊球」。

然而懂得如何包裝自己,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讓自己體面地得到想要的一切,恐怕或多或少會讓 Jacqueline 耳濡目染。

一個懂得先自愛,先取悅自己的女人,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感性的女子,讓人覺得可愛;理性的女子才會活得通透。

據說前法國總統戴高樂、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都為 Jacqueline 的魅力所傾倒。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 Kennedy 會在短時間內歡然迎娶她。因為她的魅力,也因為愛情。

如果「美貌」是一幅寫實主義的畫作,那麼「魅力」就是一幅抽象主義的作品。

魅力是綜合素養,所形成的氣場。它是有形的彰顯,又是無形的氣質。它似乎沒有什麼章法可循,卻能無招勝有招地蠱惑人心。

Jacqueline 的厲害在於,她不僅收穫了總統,還收割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國民粉絲。

她的「霓裳外交」,為人津津樂道。而她的「珍珠外交」,也為她的魅力指數,立下赫赫戰功。

有意思的是,這位美國第一夫人也和上述兩位王妃一樣,會經常佩戴多層珍珠。它會讓女性的優雅,更有力量。

不難看出,Jacqueline 的穿衣品味偏向法式極簡主義。或許是由於求學時期,她前往巴黎遊學了一年。「法式優雅」的印象,便在她的意識形態裡生根發芽。

成為第一夫人後,總不能一天到晚穿法國品牌的衣服,於是一位叫 Oleg Cassini 的美國設計師,既滿足了她對「法式」風格的審美需求,又貼合了她支持國貨的政治立場。

Jacqueline 偏愛戴大顆的珍珠項鍊。既有存在感,也不會顯得譁眾取寵。

1963年11月22日,她的丈夫 Kennedy,遇刺身亡。而後39歲的她,又嫁給了62歲的希臘船王 Onassis(奧納西斯)。

這段婚姻,照她的話說,乏善可陳。

可那又怎樣?她是越挫越勇的鏗鏘玫瑰。46歲的 Jacqueline 拋開「第一夫人」和「富商夫人」的 title,重返紐約,成為了一名職業女性。

就在諸多女性即將退休的年齡,她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維京出版社做編輯,負責文化和藝術方面的內容。兢兢業業,深居簡出。

著名影星 Natalie Portman(娜塔莉·波特曼),飾演過這位第一夫人。可我覺得她雖比 Jacqueline 的五官精緻,但是比起原形,Natalie 顯得單薄地多。

一個女人要堅強到何種程度,方能抵受住一場又一場突如其來的生、死、別、離?

丈夫死於暗殺,之後小叔子又死於暗殺,再後來唯一的兒子死於飛機失事……

就像在1953年,Jacqueline 寫信給愛爾蘭牧師 Fr. Joseph Leonard,信上說:

「也許我只是在催眠自己,假想自己戴著皇冠沉浸在金光閃閃的世界,同時有真命天子陪伴在側——而並不是一個可悲的深閨怨婦……

那個世界從外面來看是如此美麗,但是如果你進入裡面,你會覺得非常孤單——就像個地獄一樣。」

她們是王妃,是第一夫人。她們有世間最尊貴的身份,但也同樣會承受人間的各種苦楚。

正如珍珠之美,背後隱藏的是一段段靈與肉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