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商洛懸崖上神祕的“單元房”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為神祕古墓


在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站在路旁向南秦河沿岸的崖壁望去,便可看到山崖間密密麻麻的石洞穴,這些洞穴大約有幾十個,離地均在50米以上,排列整齊,錯落有致。


在商洛地區境內已經發現約3000餘座類似崖洞,被當地人俗稱為“巴人洞”、“跑匪洞”,經陝西文物考古專家研究,於近日揭開了神秘面紗。
它實際上是被考古、史學界稱為“崖墓”的東漢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一種特殊墓葬,專家們認為,商洛這些崖墓的發現具有突破性意義,其崖墓遺存數量及密集程度堪稱西北地區乃至全國之最。
2013年5月,“商洛崖墓群”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商洛考古隊考古人員對100多座崖墓實地勘察後發現,商洛崖墓多位於險峻之處,多數都是選擇在河流兩岸面水背山的陡峭崖壁上開鑿,尤其是在大水系與小支流交匯處分佈得較密集。
距離地面高度從十來米到300米不等,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崖洞是漢代的崖墓,多建造在河流兩岸面水背山的陡坡峭壁上,尤其在大小河流交匯處分佈較密集。
這些崖墓分為單室墓、雙室墓、三室墓、多室墓、崖洞磚室墓和異型墓六大類型,有的崖墓利用不規則的天然崖洞和自然裂隙,在洞中或裂隙中架設木槓,或在巖體上鑿出圓孔楔入木樁來擱置棺木,類似於四川宜賓發現的人懸棺葬式。
構造形式大致為以前堂後室或以中室為中心,在兩側或單側配置廳室和耳室,並在室內鑿置灶、井、池、廁、龕等,有的還直接在崖壁上鑿出石棺床。
墓頂多為平頂、弧形頂。少數墓中有獸面、人面浮雕和巖畫,也有龍紋、虎紋和幾何圖案的。
據現有公開資料推論,商洛崖墓大約成型於漢代,其主人可能是古代長安的一些富戶大家。
漢代人講究“天人感應”,他們認為只有將墓葬造於高山上,人們的靈魂才能無限的接近於上天,加之人們對依山傍水生活環境的自然崇拜與心理依賴,決定了他們死後多選擇靠山臨水的位置。
同時漢人講究“養生”和“送死”,並有“視死如生,視死如存”之說,他們相信若以“生人之禮而葬之”,靈魂會獲得再生,從而入神入仙,進入來生的理想世界,因此漢代墓葬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少墓葬力求複製和表現死者生前的生活樣式。
商洛地區目前共發現有單室墓、雙室墓、三室墓、多室墓、崖洞磚室墓和異型墓等六種類型崖墓。
部分崖墓中所設有的前室後寢、左右廂房、廳堂、內室、廚房、壁櫥等佈局也真實地展現了漢代人的住宅風貌和生活習性。
在老312國道旁,就是以前遺留的崖墓。
沿著丹江河,道路上方崖壁上的整齊的洞穴就是商洛崖墓遺址。
沿著丹江河,道路上方崖壁上的整齊的洞穴就是商洛崖墓遺址。
下次你要是從商洛經過,可以查看一下路旁的崖壁。還是希望當地政府能把這些古崖墓開發一下,做成景點,供人們遊玩,為商洛的經濟發展助力!
歡迎留言評論!本文系原創,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歡迎私信提供線索,告訴我您身邊的故事,一經採用稿費奉上!喜歡我們的圖片,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