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黔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遵義



一、城市概況

遵義位於貴州省北部,處於雲貴高原偏東北的斜坡地帶,大婁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橫亙市域全境,高山連綿,河道縱橫,全市河流均屬長江流域,以大婁山脈為分水嶺,南北分屬烏江和長江上游幹流兩大水系。全市面積30762平方公里,轄3區2市9縣並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新蒲新區,2017年全市總人口780萬,常住人口614萬,中心城區人口130萬。遵義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黔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西南地區重要的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國綠色產業基地,是黔中城鎮群對接成渝城市群發展的橋頭堡和黔北經濟協作區的核心城市。遵義市是1981年國務院正式批准的全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遵義會議為主題的長征文化以及土司文化、國酒文化、沙灘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是遵義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內涵。

二、歷史沿革

遵義市轄地,戰國時期在鄨國境內,秦漢至南北朝,先後屬犍為郡,牂牁郡、平夷郡、平蠻郡。唐貞觀九年(635年)屬播州。唐乾符三年(876年),楊端受朝廷招募,率部擊退南詔勢力,入據播州,開始了楊氏對播州724年的世襲統治。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楊氏第十二代統治者楊軫將其治所從白錦堡(今市東南10公里處)遷至穆家川(今遵義市老城),為遵義建城之始,遵義老城歷宋、元、明直至清朝初年,發展緩慢且規模不大。乾隆年間,社會較為安定,人口增加,養蠶和絲織業的興起及黔大道的修闢,促進商業興旺,市集範圍隨之擴大。咸豐九年(1859年),湘江東岸建成新城,與老城隔江相望,中以萬壽橋(今新華橋)連接,組成雙聯式城池。民國17年(1928年),穿越新城的川黔公路開通,街市沿公路向南、北延展,丁字口一帶成為遵義金融、貿易及交通中心。遵義古城區在鳳凰山、老鴉山和府後山環繞地帶佈局和發展,並以湘江河為界分成新城和老城,具有典型山區城市特徵,構成“一江兩城三山”交相輝映,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雙聯城池格局。

三、歷史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

(一)遵義名城歷史文化主要內涵

1、長征文化--長征大逆轉見證之地

2、播州土司文化--700年古播州土司探奇之區

3、國酒文化--國酒百年輝煌覽勝之市

另外,沙灘文化、佛教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也很有特色。

(二)名城保護特色要素

名城保護特色要素包括自然環境要素、人工環境要素、人文環境要素三部分。

1、自然環境要素保護是指保護遵義“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湘江穿城而過”的自然格局和以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為依託的生態格局。

2、人工環境要素保護是指保護古城“一江兩城,屹然對峙”的雙子城佈局、道路格局、以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的歷史風貌區、傳統民居(考慮部分恢復)、街巷空間、特色街市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3、人文環境要素保護指保護地方性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習俗、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並把歷史、文化藝術、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地方特色的保護與古城保護、歷史風貌區保護結合起來。

四、重要文物和歷史資源

1997年遵義撤地設市後,名城保護範圍由中心城區擴展到全市範圍,歷史文化資源從數量上和類型上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全市現有1處世界自然遺產即赤水丹霞,1處世界文化遺產即海龍囤;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個;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全市已經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72處,縣、市級保護單位共219處;已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8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個。

五、歷史城區

在2006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提出中心城區保護層次,此範圍與遵義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中心城區範圍一致,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面積為222.37平方公里。遵義中心城區重點突出:以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的革命紀念意義的歷史環境;獨特的“一江兩城,屹然對峙”的雙子城格局;“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湘江穿城而去”自然景觀結構的保護;保護古城傳統樸素、和諧的黔北建築氛圍和地方文化風貌;確定城區公園綠地應結合遵義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保護進行建設的原則。

在2015版保護規劃中依據歷史沿革演變及文化遺存的具體情況,確定了歷史城區範圍:北至新舟壩;東到鳳凰山山脊線;南至萬里路子尹路隧道出口;西至老鴨山、府後山山脊線。歷史城區面積:4.77平方公里。提出“三山環抱、一江兩城、多文化節點”的歷史城區保護規劃結構與保護要求。

歷史城區範圍“三山一水兩城”的傳統格局、街巷肌理基本保持,在湘江河西岸的老城遵義會址周邊地區歷史風貌保持較完整,符合並代表了遵義老城發展演變的風貌特徵,而外圍西部的官井、府後山腳片區的風貌和空間尺度依然逐步被中高建築組群替代。特別是丁字口地區作為雙城格局中的新城,除毛澤東舊居、湘山寺、獅子橋等保護建築和城市肌理以外,其城市風貌和建築尺度變化較大。目前,遵義市政府正在對毛澤東舊居周邊環境進行清理,對舊居影響較大而與1935年時期不符的建築進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