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嫿:在《蘇菲》中體驗“重生”

近年來,諜戰劇打響熒屏。一批又一批情報組織潛入敵方內部,竊取信息。由此引發一連串緊張、刺激、懸疑的劇情,拉著觀眾不得不心繫劇情往下走。《蘇菲的戰爭》,一部以女性為主的諜戰作品,打破以“男情報”為主的局面,在遍地開花的熒屏踏出一片道路。片中“李向真”的扮演者——年輕演員李嫿,對於那個年代的感情、那個年代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話要說。



第一眼就喜歡上“李向真”


像很多演員一樣,李嫿在挑選角色上也有著自己的一套“小九九”。衝擊力強一定是她的首要考慮,不論性格鮮明或者豐富的心理活動,能令李嫿感到“有的可演”才是必要因素。李嫿講,在拿到本子那一刻,她對“李向真”是第一眼就喜歡的。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講,“李向真”無論打扮或者心態上,儼然就是一個新新人類,甚至在對事情的看法和方式上來看,甚至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我當時認為這個女孩很單純、勇敢。不會像那個年代的特殊環境,因為廠裡領導給的壓力,讓自己背上很重的包袱。‘李向真’很灑脫,可以說是想幹嘛就幹嘛,喜歡誰就對誰表白。”包括片中“李向真”的自殺行為,在李嫿來看,都是一種自我證明的態度,並不會因為想苟且活著,讓人看扁,而妥協低頭。


李嫿坦言,“李向真”是她自己的本色演出。角色身上的率直、簡單在她身上同樣存在。將自己的個性放大化,加之在生活中的感悟、體驗,融合為一,便是對角色的最好演繹。相比性格直爽、大方的“李向真”,女主角“蘇菲”看上去就沒那麼“簡單”了。《蘇菲的供詞》,講述年輕姑娘“蘇菲”為保孩子,不得已出任敵特組織情報員,竊取工廠信息。面對“蘇菲”,李嫿也給予了自己的認識,她坦言,“蘇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孩子對於每個母親來說都是第一位,沒有孩子,“蘇菲”是絕對可以將自己置於生死之外的人。


劇中“李向真”與“蘇菲”的關係十分微妙,這讓李嫿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面對一個自己認為是姐姐的人,對她的利用毫不知情,也塑造了‘李向真’人物的陽光一面。她並不是一個陰暗的人,她崇拜‘蘇菲’,‘蘇菲’在生活中也真的把她當作妹妹,兩個人的關係是簡單而又微妙的。”談到與“蘇菲”扮演者張歆藝的私下關係,李嫿講了一件片場的逗趣事:私交不錯的二人,在臺下同樣以姐妹相稱。一次拍攝,情急之下的李嫿,衝著“蘇菲”就大喊“歆藝姐,歆藝姐”,這可叫導演哭笑不得,也證明了《蘇菲的供詞》劇組融洽的合作關係。


“張平涼”,這個在《蘇菲的供詞》佔有相當地位的角色,博得了“李向真”濃烈的愛。從好感、愛戀到表白,這是“李向真”完成劇中使命的重要過程。李嫿坦言,對於“李向真”這種感情,自己是十分欣賞的。“‘李向真’是那時很時髦的人,她更注重感情的理想化。對‘張平涼’,那是一種崇拜式的別樣感情。並不會像周遭人看到的樣子,多麼深切,多麼火熱。她只想每天看見他,能在一起就夠了。”


真正令“李向真”發生轉變的還在於自殺後“張平涼”仍舊救起她,為她獻血,照顧左右。“那一刻,‘李向真’彷彿被洗禮過一樣,眼前的人與事,令她思考,幡然醒悟,最終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不管是那時還是現在的年輕人,在感情上都會有搖擺不定的時候。人們需要經過一些事情,才讓自己真的成熟。反過頭看會覺得當初的做法是很幼稚的。”



女人主戰諜戰劇


《蘇菲的供詞》是李嫿畢業後接拍的第二部作品。較之首部作品,李嫿坦言,這部劇下的功夫更深、更多。從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到站在鏡頭前演繹人生百態,事實上這是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如何抓住角色的本質和靈魂,恐怕是演員接到本子要學習的第一課。“劇本中,人物最精華的地方在哪,如何把這個人物整個的情感脈絡演出來,哪裡是高峰,哪裡是低點,輕重緩急,層次分明,這在我來看是演好角色的必要點。”


問起遺憾,李嫿講,若反過頭看《蘇菲的供詞》,那時演得更注重角色表面和優點,外表成熟的她會刻意將角色演得顯小一些,“若是現在再次出現,會更成熟些,感覺‘李向真’內心中有更多待挖掘的東西。”


最後,李嫿還不忘講起《蘇菲的供詞》是一部以女人為主的諜戰劇。相比男人“混戰”的諜戰作品,女性獨特的內心和情緒,是不同於此的最大看點。“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左右為難。人們不停在權衡,但最終不管是做哪種選擇,每個人心裡都要有道德底線。相比男人,女人會更讓人同情,更讓人揪心。劇情衝突點鮮明,相信觀眾會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