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迎“大象”進場 期貨公司增資壓力驟增

銀行、保險獲准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好處毋庸置疑,但也要準備迎接變化。

一方面,國債期貨市場即將迎來擴容,未來玩法會發生哪些改變,現有投資者要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服務好銀行保險這類大型機構,期貨公司自身的資本實力也需要增強。

期貨公司面臨

補充資本金壓力

銀保機構入市,被期貨公司形象地稱為“大象進場”。

“大象”有多大?2020年2月末,商業銀行持有國債9.87萬億,佔全部國債託管量的64.9%;持有國債和政金債合計19萬億,佔兩者全部託管量的61.4%;保險機構持有國債0.36萬億,佔全部國債託管量的2.37%,持有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合計0.95萬億,佔兩者合計託管總量的3.09%。相對“大象”的體量,期貨公司略顯弱小。

在試點方案中,商業銀行已經直接去中金所申請交易結算會員資格,未來,保險機構還需要與期貨公司有更緊密的合作。

根據銀保監會日前下發的《關於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所選期貨公司應當符合一定的條件,如成立5年以上,上季末淨資本達到人民幣3億元(含)以上,且不低於客戶權益總額的8%;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評價為A類。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期協網站的信息,初步篩選出37家對接保險機構有優勢的期貨公司,約佔全行業家數的四分之一。但是未來,隨著與保險機構業務合作的開展,這些期貨公司要滿足“淨資本不低於客戶權益總額的8%”,還面臨著不小的增資壓力,這需要股東們未雨綢繆。

未來國債期貨市場

持倉或翻倍

2月下旬,中國證監會與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公告,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商業銀行和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

目前,已有5家大型銀行展開試點,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指引文件也已下發,這些措施表明,“大象”正在來的路上。

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作為債券現貨重要的持有者,一直希望能用好國債期貨這個工具。

截至2020年2月末,在國債現券市場,銀行與保險機構持有的國債超過10萬億。在國債期貨市場,以銀行保險持有現券最多的10年期債券為例,2020年2月,10年期國債期貨日均持倉7.4萬手,摺合名義標準券742億元;日均成交5.9萬手,摺合名義標準券592億元。

不難發現,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持有的國債現券的規模,遠超現有期貨市場的規模。銀行保險的入市,將為國債期貨增加大量持倉。

根據永安期貨估算,銀行持有國債現券9.87萬億,按照3%~10%的可交易比例估計,以證券自營套保比例14%為參照,將給國債期貨市場增加持倉4.1萬手~13.8萬手。如果按照銀行持有的19萬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為基數,將給國債期貨市場增加持倉7.9萬手~26.6萬手。

保險機構目前持有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總現券為0.95萬億,以可交易比例為10%~50%估算,套保比例以證券自營的14%作為參照,將可為國債期貨增加持倉1.33萬手~6.68萬手。

根據監管精神,銀行與保險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國債期貨市場的擴大會是有序的、逐步的。

將加速30年國債期貨

上市進程

銀行、保險入市,對國債期貨市場的其他參與者也將產生影響。

對國債期貨市場而言,銀行、保險入市有助於豐富投資者結構,促進期現貨投資者結構趨同,提升國債期貨價格的代表性,提升債券市場發展質量。

此外,銀行和保險機構入市,還將大量増加國債期貨市場流動性,期現聯動性更強,基差更穩,定價更準。

這也意味著,現有的一些策略的套利空間可能縮小或者不復存在。

銀保入市的初期,這類投資者的交易方向可能稍有雷同,但隨著保險入市和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將有更多的交易機會,銀行債券資產結構和行為可能出現變化。

有業界人士表示,30年國債期貨的上市,今年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仿真交易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銀行保險機構這類現券持有者的入市,為30年國債期貨的上市清除了最後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