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中東國家為何紛紛“火線入黨”支援前線?

2月18日晚,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自由塔“為中國點亮”,伊朗用這種方式表達對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關切和支持。當晚,燈光在巨大的雙翼塔身上時而同時映出中國國旗與伊朗國旗,時而出現中文、波斯語、英語的“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字樣,時而顯出黃鶴樓的圖像。

早在2月3日,波斯灣對面的阿聯酋也在境內多所重要建築上投映“中國紅”和“武漢加油”,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的迪拜地標——哈里法塔通體變為紅彤彤的五星紅旗圖案。

迪拜的哈里發塔亮出五星紅旗圖案,為武漢加油(圖片來源:阿聯酋駐華大使館)

善良的中國網友都很感動,紛紛在相關報道下留言,表達感謝,很多人還表示疫情結束後一定去旅遊。確實,不能低估和曲解別人的善意,在全國人民一起協力抗擊疫情之時,來自國際上的一切支持,不管哪種形式,都有著溫暖的力量。不過,還該想到,各國政府出面組織如此高調的聲援行動,不會僅僅是表達同情心,也有著政治層面的考量。

波斯灣是過去幾十年來國際政治的熱點,圍繞波斯灣的國家彼此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像沙特和伊朗是死對頭,但是,對頭們在支持中國抗疫上卻一致地立場鮮明,言行積極。武漢疫情爆發之後,在華外國人紛紛離開,其時卡塔爾駐華大使本來正在國內休假,卻立刻返回北京,還在採訪中說:“在困難時刻我不想拋下中國,我要和中國人民一起經歷磨難,一起戰勝它,我要留在北京支持中國。”也是在2月18日,卡塔爾航空公司以五分鐘為間隔,依次起飛八架包機,把八百噸救援物資分別運往北京、上海、廣州,其中有三百噸來自卡航捐贈,另外五百噸是中國駐外使館募集後通過卡航運往中國。

不過驚倒中國網友的是沙特的神操作,2月13日,在首都利雅得,以現任國王薩勒曼命名的人道主義援助中心舉辦了一場獨家款式的捐贈儀式,在中心主任和中國駐沙特大使的見證下,這個中心分別和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挪威等國的六家公司簽訂採購合同,而採購的物資將直接運往中國境內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醫療機構。也就是說,沙特出錢向世界各地購買抗疫物資,然後這些物資從產地打包直接運往中國。

中國網友的普遍反應是驚歎沙特果然土豪,殊不知這是沙特政治精英們玩熟了的手法,通過這樣一種少見的方式,把自己和另外一個政治實體熔鑄到一起。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沙特就是採用“我們土,我們什麼都不懂,我們只有錢,所以我們只負責出錢,別的事兒你們這些有能耐的管”的態度,為美國以及歐洲提供資金,支持阿富汗的反蘇武裝。到了蘇東解體之日,沙特水到渠成,是冷戰贏家的一員。

那麼,這個遙遠的中東大國此際為什麼再次運同一手法?因為這個國家在重新下注,重新選邊。實際上,它的鄰國以及波斯灣對面的伊朗,像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希望儘快進入一帶一路的體系,佔領一個優先位置。

我們中國人有個優點,埋頭幹自己的事,不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但這也同時是個缺點,就是我們一心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做事,不瞭解別人怎麼想。關於一帶一路,朝野的認識大體一致,但是,這個前所未有的規劃在其他國家激起的是怎樣的反響,至少普通人不會關心。像波斯灣周圍的西亞諸國,位於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這些國家對今日中國有什麼看法,基本上不在我們的注意力裡。

在德黑蘭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旅遊節上,伊朗文旅部門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簽名聲援活動(圖片來源:伊朗駐華大使館)

這兩天還一個趕熱鬧的事兒,就是美國突然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最惠待遇,很多中國網友都很氣憤,覺得是背後插刀子。然而,如果你向一個還算關注世界的中東人詢問他的看法,他的反應可能是:沒錯啊,中國確實不是發展中國家啊。甚至有可能是離譜的反問:啊,中國一直算髮展中國家的嗎?怎麼會呢,中國不是一直很強的嗎?

實際上,近十年來,出國留學、旅遊的同胞,往往有被外國人逼著承認“中國是世界強國”的經歷。這時候一般我們都會強調,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然後有那麼一分鐘對方就會奇怪地看著你,不明白你為什麼這麼說,臉上明明白白的疑問“你是什麼意思?”於是你就會用或流利或蹩腳的英語努力解釋,我們國家大,發展不均衡,有龐大的貧困人口,仍然在努力搞脫貧。對方會很有教養地聽,然後要麼轉移話題,要麼繼續誇中國強大,你好像能聽到他心裡的不以為然:“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候也有大批窮人,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候也一樣貧富不均。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風謙虛嗎?”

我們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認識,與世界上其他很多人對中國的印象,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差距,這個奇特的現象似乎不知不覺就忽然形成了。回推起來,世紀初西方熱炒的“中國威脅論”、“中美國”、“中美共治”等別有用心的輿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讓世界人民開始聽說中國是“大國(grand power)”。2008年則是一個轉折點,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政府應對果決而睿智,從此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到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接近尾聲時,法國國際電視臺“法蘭西24小時”的嘉賓評點說:這個會議意味著,從此是美國和中國共同治理世界了。不管西方造這些輿論是出於什麼目的,其實際結果是誇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年,中國的實力確實在上升,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根據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對此有清晰的感受,但西方的輿論造勢卻把他們的感覺搞得膨脹變形,產生了誤判。讓這種誤判愈加嚴重的是,中東世界儘管在近代也曾經進行過反帝反殖民的激烈抵抗,卻悲劇性的未能成功,淪為了西方強權的附庸。無論精英還是百姓,都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長期薰陶,變成了只能用帝國主義來觀察世界的單一思維模式。

有一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完全沒有注意到的現象,那就是十年來中國派軍艦參與亞丁灣護航,在我們看來是維護世界和平,維護紅海商船的安全航行,但,中東人的反應是——中國的軍艦來了!根據他們與歐洲人美國人打交道的經驗,外國艦隊肯定會複製西方國家的做法,很快就會在中東半島上岸,紮根,然後逐漸滲透,啟動新一圈的輪迴。

所以,也門撤僑,海灣國家和我們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在我們,是國家終於強大了,可以去天涯海角保護國民,大家在網上滿懷熱愛地開著玩笑:從艦上下來的特戰隊員們在地面上支了個標識板兒,還拉根繩兒劃圈,然後手持喇叭喊話,依然是八路的作風!“土共不土,戰鬥力五”,大家這麼懷著自豪和愛意逗趣。

這張“霸氣”與“土”並存的照片當年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大概沒人注意到,同一刻,阿拉伯半島乃至整個中東的緊張和心靈震撼。當中東媒體報道“一支中國特戰小分隊已經從軍艦下來,在港口登陸,展開行動”,對海灣國家來說,那是屏住呼吸的一刻,那裡的人以為,中國必然會複製美國的海灣戰爭、複製索馬里登陸,複製那些霸權行為,像英國對清朝發動鴉片戰爭一樣,向也門縱深進軍,逼迫也門政府簽訂城下之盟,把亞丁港割讓出來,然後,逐步向阿拉伯半島內部滲透,直至控制整個地區。彷彿,那一刻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當解放軍特戰隊員回到軍艦上、軍艦帶著僑民離開,帝國主義觀念長期腐蝕之下的中東人反倒意外——中國怎麼不按牌理出牌?實際上,中國軍艦在亞丁灣護航十年,居然始終沒有對沿岸國家發動登陸攻擊,對於中東人來說都是困惑的現象——新興帝國為什麼不施行帝國統治呢?

於是,敘利亞內戰爆發、尤其是ISIS出現之後,中東世界有一個——在我們看來——非常奇怪的預期,那就是中國很快派大軍到敘利亞,替中東解決問題。那幾年,中東媒體曾經幾次空穴來風,說中國軍隊已經到了!最離譜的一次謠傳居然說,遼寧號航空母艦抵達敘利亞海岸,馬上就要和俄軍一起聯合展開清剿ISIS的行動。偶然注意到這個謠言的中國網友當然是覺得莫名其妙,難道遼寧號是通過時空穿越門過去的嗎?在東盼“王師”始終盼不到之後,伊朗媒體還請專家寫了篇文章,說看起來中國確實不準備直接派兵剿滅ISIS,然後向讀者解釋為什麼不會派兵,闡述了一下中國的立場、策略和利益。

觀察者網當時對於這一謠言以及中方澄清的相關報道

別笑,這是反抗不成之後的無可奈何,其實惹人同情。中東人會產生如此異樣的心理,原因是多重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利用各種手段強力干涉中東,但是卻越搞越糟,戰爭和動亂不斷蔓延,似乎隨時會有新的國家步伊拉克和利比亞、也門的後塵。在這種局面裡,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規劃,突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圖景,這就激發起中東精英階層乃至百姓的極大關注。

就美國自身利益而言,該國的政客們犯了一個難以估量的錯誤,那就是對伊朗這樣一個文明古國、地區大國採取全面壓制的策略,伊朗在窒息性的制裁之中別無選擇,唯有把國運押到“一帶一路”上,以此尋求生存和發展的出路。伊朗的鄰國巴基斯坦更甚,自誕生之後步履艱難,二戰後西方主導的經濟體系裡沒有它的位置,直到近年與中國合作,才讓這個年輕的國家看到了希望,舉國朝野都對中巴經濟走廊的開通感到振奮。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的官網上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重新定位——瓜達爾及巴基斯坦在亞洲的新角色》,該文的巴基斯坦作者阿里夫·拉菲克(Arif Rafiq)有很好的西方留學學歷,但他熱情洋溢地讚美瓜達爾港以及中巴經濟走廊,絲毫不受西方輿論影響:“中國人已經證明了他們在巴基斯坦建立世界級基礎設施的工程能力,但是這些基礎設施能否將巴基斯坦的經濟表現引上一條足以引領亞洲虎隊伍的道路,還有待觀察。”“也許,巴基斯坦加強與世界最大經濟體(即中國)的關係,會更快地脫離‘美式反恐戰爭’的束縛,而從亞洲新興的‘財富世紀’中受益。”

據文章透露,巴基斯坦人希望,瓜達爾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在印度洋的終點,一方面建立起工業園區,引入石油化工、紡織等工廠;一方面複製迪拜模式,甚至超過迪拜,建設出一個靠現代科技運轉的“智慧城市”,通過高級住宅社區、度假休閒產業等等吸引周圍各國的高端人群前來居住和消費,甚至希望中國的航空業能把一部分轉機業務從迪拜移到瓜達爾,與迪拜展開全方位的競爭。這個國度如此飽受貧困和落後羈絆,急待憑藉大鵬展翅鼓起的風力一同起飛。

有趣的是,巴基斯坦人意欲用瓜達爾取而代之的迪拜,雖然情況完全不同,但是其領導人卻目光長遠,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建設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而且這不僅是迪拜的策略,也是阿聯酋的國策,因此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阿聯酋時,該國的各處地標建築如哈里發塔、帆船酒店等都亮起了五星紅旗的圖案,變為通體紅彤彤的“中國紅”,甚至警車上並排貼著本國國旗和中國國旗的圖標。

阿拉伯半島上的另外兩個國家卡塔爾與沙特,同阿聯酋一樣,都是富裕的油國,但也都高度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其中尤以沙特的情況為有趣,我們對這個陌生國家的印象多半來自西方媒體,而西方媒體一直把沙特王公描繪為只會亂花錢什麼也整不明白的糊塗土豪,奇特的是,沙特統治精英似乎很樂於讓世人保持這種印象,利用土豪的面具掩飾他們走位飄忽的精明。

2017年沙特國王訪華,中國媒體的最大興趣就是渲染老國王及其隨行人員多麼豪奢,但不去注意後續:這位國王回國後順利改立自己的兒子為王儲,平息了因儲位問題而發生的王室內鬥。80后王儲不是很聽美國的話,所以圍繞著他發生了怪事,曾經一度將近一個月沒有露面,引發謠言四起,王儲在終於成功現身之後,不久就進行了一次訪華之旅,登上長城,在“不到長城非好漢”旁留影為念。

阿拉伯半島幾個國家的王爺們,以及中東其他國家的政治精英們,其實不乏富有洞見的人物,不乏優秀的政治家。他們認識到美國控制下的國際框架已經出現了裂痕,也領悟了一帶一路的廣度與深度,因此都積極建立與中國的特殊關係。這次疫情爆發,中東各國爭相高調援助,簡直有種支援前線、“火線入黨”的恍惚感。其實,很多國家都抱有類似的心態,中東只是因為特別突出,讓人印象深刻而已。

沙特、伊朗這樣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如此不同的國家都對一帶一路高度重視,這當然是積極的信號。但是,我們也該注意到,當每個國家試圖融入這一規劃的時候,必然帶著自己的期待,自己的設想,這些國家一樣會發揮能動性,試圖按照他們的理解、他們的目標來影響一帶一路的形態,那會是一個互動的、甚至角力的過程。在中國的倡議中,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這在我們看來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目標,絕大多數普通中國百姓都會覺得,一帶一路的建設將通過現代技術和政府合作,帶動沿線國家及其人民發展與致富,但不會驚動各個國家的獨立完整,也不會主動干涉不同地區的社會形態和文化傳統。

對於包括中東國家的各國來說,中國政府提出的這些理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等等,非常新穎,讓人們眼前一亮,彷彿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也正是這些提倡平等發展的理念讓各國反應積極,對一帶一路充滿憧憬。

但是,要注意的是,以中東為例,很多國家沒有我們中國在近代反帝反殖民取得勝利的經歷,相反,他們長期生活在西方強權的有形無形控制之下,被西方的強權邏輯洗腦。西方的強權邏輯通過學術理論、歷史研究,也通過通俗文藝如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把人類歷史勾畫成一個帝國接連一個帝國的過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風水輪流轉,換湯不換藥。於是,被這種觀念催眠的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把帝國的概念向一個全新的歷史現象上硬套。更何況,西方世界一直強調中國在歷史上始終都是“帝國”,那麼,既然輪到這個遙遠帝國坐莊了,那不如趁早加入“天朝帝國”的體系之內,搶先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

所以,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世界上其他人的想法,包括他們對中國的看法以及期待,其間的差距越是巨大,就越是必須注意。但是我們這裡很少有人注意中東世界,包括他們那裡曾經誤以為中國會派軍隊過去“平事兒”的奇怪念頭,都被我們忽略了。但是要知道世界不會機械地按照我們的想法運轉,一帶一路的設想不管多麼美好,也需要和各國人民一起協作,而其他國家的人們是活的,是有各自的思維習慣的,是必然要按自己的思路去做事的。所以,怎樣理解其他國家的人們,包括中東的王爺們,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形成人類的大合作,同時不要讓一帶一路的某個環節被帶偏,相反,讓理想主義的光芒始終照耀著這一前所未有的歷史進程,是一項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