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中尉鏡頭下的中國勞工,1918年


【1917年7月14日,中國勞工軍營製作的特殊麵包。】一戰開始後,英國半公開地從中國招募勞工。民國六年,北洋政府對德奧宣戰,勞工問題得到中國的官方支持。英、法兩國開始在山東、河北等地,招募20歲至35歲的中國男子赴歐。


【1917年7月14日,中國勞工軍營的廚師。】此時的中國人生活十分艱苦,儘管戰場危險,卻可以為家庭賺錢;約十四萬中國勞工簽署了非戰鬥合同,赴歐從事體力勞動。僅英國,就招收勞工近十萬人。據統計,約三萬名勞工死亡、失蹤。
【1918年6月23日,敦刻爾克,中國勞工軍營的露天劇場。】敦刻爾克是法國諾爾省的城鎮,為該國第三大的港口。1658年,英法聯軍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獲勝;法國將此地劃歸英國統治。1662年,法國買回敦刻爾克。
【1918年2月2日,中國勞工軍營的士兵在伊特爾鐵路線裝卸貨物。】伊特爾是法國加來海峽省的農業村莊,位置在阿拉斯市的東南部。一戰中,這裡發生了阿拉斯戰役與百日攻勢戰役。
【1918年3月11日,一名坦克總隊軍官向中國勞工軍營的士兵發出指示。】一戰中,英國陸軍給拖拉機安裝上機槍、火炮;這種新武器被叫做水箱。當時坦克高度為2.5米、長度是6米;坦克的發動機為一百馬力。
【1918年3月11日,中國勞工軍營的士兵在坦克總隊清洗坦克。】康佈雷戰役中,英法聯軍組織近五百輛坦克,首次使用坦克集群作戰;他們找到了快速佔領德軍陣地的作戰方法。1918年後,德國人已經無力抵禦這樣的進攻。
【1918年3月11日,阿拉斯特訥爾,坦克總隊修理車間外。】特訥爾是阿拉斯市下轄的小鎮,2009年統計,該鎮面積近七平方公里,居民不足三百人。一戰中,德軍進攻阿拉斯地區,英軍抵禦成功;但該地區被嚴重破壞,戰後得以重建。
【1917年7月14日,卡埃斯特爾的木材場,中國勞工軍營的士兵和英國士兵。】卡埃斯特爾是諾爾省下轄的城鎮,位置在該省的西北部。這裡是法國最發達的工業地區之一,一直以鋼鐵工業、煤礦工業、紡織工業著稱。
【1918年3月11日,北部-加來海峽利萊爾,一名中國勞工軍營的士兵蹲在地上吃飯。】歷史上,該地區一直是歐洲戰略重地;一戰中,屬於重要衝突點。《中國勞工軍營老照片,1917年-1918年。攝影:麥克萊倫·戴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