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醫院,醫學畢業生還能去哪?

江湖傳言:「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以為畢業後會成為「穿著白大褂走路帶風、受人尊敬的天使(型男)」,隨便一個眼神都透露著犀利的精英氣質,就像這樣:

結果卻發現,別說「白大褂穿出風」了,還沒畢業頭髮就掉光了。

更可怕的是,別的專業都是「年年期末像高考」,學醫的是全年「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彷彿能夠聽到來自醫學生的悲嘆:「這樣苦逼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到頭?」

在中國,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複雜,甚至有業內人士把中國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稱為世界上最複雜的體系之一。

目前,中國的醫學人才培養實行「5+3+X」的制度。其中,5 是指 5 年醫學本科教育,3 指 3 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或 3 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俗稱規培)。而 X 則為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或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

大約在 2015 年前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行。在這種制度下,醫學生最短在接受 8 年教育及培訓後,方可以本科畢業生的身份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醫生。

醫學碩士分為臨床型碩士(即專碩)和科研型碩士(即科碩)。目前,醫學專碩已經基本實現與規培的並軌,專碩生畢業後考核通過即可直接拿到四張至關重要的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
而科碩因學習重點在於科學研究而遠離臨床實踐,畢業後尚需經過 3 年規培才可獨立行醫。

因此,本科畢業後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則最短 8-11 年可以研究生學歷進入醫院,正式從業。

同樣的,如果想要獲得博士學位,則需要分別在科碩、專碩的基礎上再增加 3 年。理想情況下,一名醫學生短則 11 年,長則 14 年才可以取得博士學位,成為執業醫師,開始行醫。

除此之外,若高考時選擇八年制本博連讀,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依各地政策不同,畢業後再經過 1-3 年規培,9-11 年可以上崗。

醫學生的圈子裡也就流行起了這樣一個段子:「『等我讀完醫,我就回來跟你結婚。』她聽完心裡咯噔一下,她想,這大概是最委婉的訣別。」

寒窗苦讀數十年,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總該找一份薪資待遇配得上努力的工作吧,那麼醫學生們畢業之後都選擇去哪就業呢?

從數據中從數據中我們可看出,醫學畢業生在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的就業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三年下滑近十個百分點,說明儘管大部分醫學生依然選擇去醫療衛生單位就業,但是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去其他類型單位就業。升學出國率逐年上升,表明隨著就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