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哈佛GSD的工業、交互、服務設計...

哈佛大學,世界思想之重器,人類文明之萃華,這裡誕生過8名美國總統,160餘名諾貝爾獎得主。


在中國國內,由於大家一直將GSD與建築掛上等號,而因此令學習工業設計、交互設計、服務設計的同學,錯失了一扇通向全球頂級精英圈層的厚重大門。


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 (以下簡稱:MDE),開設於2016年秋天,GSD成立的這個專業吸納的遠遠不止“工業、交互、服務設計”三個方向的學生,而MDE的教學範疇,也遠遠超過這三個專業的總合。


那麼今天,康石石就帶大家走進哈佛大學的MDE,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01

MDE的教學內核


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是MDE的標籤,該學科主張以“跨學科”研究解決全球複雜問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而非侷限於單一的工業設計思維。


這完全有別於其他世界名校“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理念,儘管二者並不衝突,也絕不彼此相互孤立。但是系統思維,更加關注在人類社會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與國,社會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如何達成和諧、完整的利益共同體——這便是哈佛的視角。


Address The World’s Toughest Challenges 圖源:哈佛官網


在世界自然,人文環境日趨複雜的今天,沒有誰可以在危難面前獨善其身。MDE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觸並瞭解世界,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真實世界中的複雜困境,譬如疾病,自然災害、文化衝突...


GSD具體的做法是每一個學生不但要學習必修課程如設計、工程、經濟學、商業、政府監管、政治和社會學,還高頻次的為同學們創造機會,讓同學們與業界傑出的創新者、設計師和思想領袖一起座談,一起辦展,一起合作項目課題...

Martion Bechthold馬丁教授 在Autodesk位於波士頓總部辦公室指導學生 圖源:哈佛官網


正如MDE學科負責人Martin Bechthold所說:“在這個全球化的社會中,我們每天都面臨著複雜的挑戰。我們需要聯合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共同剖析、理解和處理人與系統化要素之間的關係,從而創造性的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了創造這樣的跨領域合作,設計工程碩士(MDE)項目由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和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這兩所學院共同構想、建立。”


02

解析MDE,課程設置



在MDE項目中,哈佛大學將GSD的分析、可視化、概念探究和開放式研究方法與SEAS工程學科的嚴格性和定量能力相結合,以解決遠遠超出傳統設計和工程領域的問題,達到一種1+1>2的效果。


所以,MDE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是:傳授並期望學生開發實用的、完整的方案系統來解決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並能在畢業後,理解和交流複雜問題的體系結構,研究利用不同文脈背景下的綜合條件,掌握實現“設計干預”所需的關鍵技術與技能,成為工業、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領域中的思想領袖。


讓我們下面來看看MDE的課程安排。


雖然,課表看起來非常簡單,又超級任性,僅三門跨雙學期的必修課和九門選修課。但哈佛為同學們創造的是極大的自由學習空間。同時這也預示著學生們在申請哈佛之前,必須非常清晰的知道:“Who am I?Why am I here?and What do I want to be?”三個終極人生問題,不然同學們很難駕馭哈佛的課程體系,來了只會一頭霧水。


每學期,MDE學生必須在GSD、SEAS或其他哈佛研究生院選修兩到三門課程,兩年共需完成9門。其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全新的技能和眼界,在補充背景知識,追求自己興趣和激情的同時更深入地鑽研特定的科目。

經過兩年的錘鍊,學生們能在這樣的跨界教學經歷中習得“理解,結構,重塑複雜問題的認知能力”。然後通過對各種不同領域的技術和技能的運用,為真實的世界難題設計行之有效的干預,甚至完整解決方案。

下面重點來了,究竟哪些方向都可以成為同學們申請哈佛,創作作品集的切入角度!


03

什麼樣的學生能可能被MDE選中?


往屆,MDE每年全球招生不超20人,學生背景非常廣泛多元,在不到20人的班級中涵蓋了從藝術、社會學到機械工程、建築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課程作業以系統型解決方案為主(做的都是綜合類的大項目)


一份不超過30頁的作品集是必須的,同時申請者必須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經歷,做得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對MDE招生標準再合適不過的註釋。


這也是為什麼康石石和漢藝老師總在苦口婆心地要求學生在選擇項目主題的時候要嚴格遵從221的原則。因為主題的多樣性才能體現出你的軟實力,才能體現出你的思維方式的多樣性。還有就是同學們每個作品的設計切入視角和解決方案的確立,都可以成為展示跨學科思維與能力的契機。


當然申請者要是能有一些包括微積分水平的數學基礎、Coding,以及使用先進計算機模擬工具的經驗會更吸引MDE。


具體在作品集創作時的落腳點,我們可以從以下26個方面入手:


圖源:哈佛官網


這二十六個方向,是MDE的重點研究領域,換言之昭示了一份憂國憂民且具有實幹精神的作品集,應該從何切入創作。


同時,MDE對於“跨界”的重視,我們可以從課程中大量出現代表“多樣性”的“Multi-”詞彙:Multi-disciplinary problem solvers,Multidimensional challenges,Multi-scale challenges,尋得印證。所以如果大家期待得到哈佛的垂青,刻苦錘鍊自己的“跨界”意識與技能,至關重要。


MDE交互設計項目:Emma 圖源:哈佛官網


至於到底有多跨界,我們來具體看一個MDE的學生案例。


Smart Toilet Paper(智能廁紙)。


是的,非常優秀的一卷廁紙,產出於世界高校食物鏈頂端的哈佛大學,設計者:Anesta Iwan,還因此獲得2019年春季傑出設計工程項目獎。


圖源:哈佛官網


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卷普通的廁紙。


在我們人體內,平均會有超過39萬億個微生物,其中大部分都存在於腸道內。與人們普遍認知相反,這些細菌大多有助於身體健康——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健全我們的免疫系統,這些微生物也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只要能有效地收集他們,就能分析出很多關於我們自身的健康信息。


雖然用於分析和測量微生物群落的程序和儀器是存在的,但它們都是實驗室的高端檢測設備,並且價格昂貴,不具備產品化,並大規模推廣的機會我們能否找到一種簡單、低成本、能夠有效追蹤人體微生物群的解決方案?醫療保健能被簡化到只侷限在房子裡嗎?浴室能成為新的診所嗎?


設計者通過:產品設計迭代、材料選擇、製造探索、物理測試、化學實驗和用戶測試,完成了最終設計。可以說是在人類健康檢測狀況領域內最硬核,最簡便,最直觀的解決方案。


而如果同學們的作品集中能夠出現此類項目,無疑是極具申請競爭力的,同時以哈佛MDE的設計標準要求自己,也同樣對同學們申請其它世界頂級名校和自身專業成長,有益無害。



最後,每一位被哈佛GSD選召的天之驕子,都會在這方殿堂中擁有一處屬於自己的studio工位,大家不分年級,不分專業,滿滿地羅列在同一斜坡之上,世界先鋒思想之萃華便無數誕生於此。


如果大家希望跟著康石石和漢藝的教學團隊一起登頂哈佛、耶魯、康奈爾、哥倫比亞、卡內基梅隴、賓夕法尼亞,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一起抓緊寶貴的時間。


更多藝術留學或世界名校作品集創作建議,歡迎今日頭條私信諮詢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