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歲是教育的關鍵期,陪伴,磨練,是非觀,家長一樣不可少

孩子在出生之後,我們看著如此可愛的像天使的孩子,我們對她愛不釋手,總想日日夜夜守護著她,那麼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當中,它帶給我們的驚喜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作為老母親所為是老淚縱橫,非常喜愛,非常幸福,更多的是流出感動的淚水。所以很多家長認為,我們需要更加的努力,給予孩子更多的物質條件,更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擁有成功的人生,走向成功之路,這便是每個家長的期望,所以有多少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優秀的物質生活條件,而終生忙碌,早出晚歸,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需要再陪伴了,其實孩子真正需要重視的是他的內心的需求。

為什麼孩子不再"乖巧"?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的乖巧,但是孩子在走向青春期的時候卻非常陌生,之前非常依賴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間變得非常的疏遠,任何的心裡話不再向我們表露,而且像是有小秘密一樣,隱藏在心裡,我們越來越看不透他,甚至覺得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面臨養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變得陌生和可怕,曾經乖巧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暴力,所以說不聽,打不得恨不行,罵無用,可能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早知道",或者說"說什麼都已經晚了",那麼這句話也就表現了很多家長的無奈。

"問題兒童"究竟是誰的問題?

其實這些種種看似不同的教育問題,都是家長沒有抓住孩子教育的黃金階段。那麼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在12之前,如果我們對孩子沒有進行正確的撫養方式,比如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沒有對他進行受挫的力量,沒有給孩子端正良好的是非觀念,這樣孩子在12歲之後,就會出現種種叛逆的行為,讓父母非常的痛苦。現在很多新聞中報道過,因兒子迷戀網絡進行了責打之後,12歲的孩子竟然選擇離家出走,也有了孩子因為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居然選擇結束生命,所以這些受挫非常弱的孩子,大多都是跟父母的教育缺失有密切的關係。

1.父母陪伴不夠

一般而言,對於問題孩子大多都有以下幾種行為,首先不愛學習,厭學,逃學,撒謊,成癮,網癮,嚴重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不動就拿個人的生命安危去要挾父母,還有的打架相互傷害,這種行為大多都是表現在12歲之後和18歲之前,那麼當孩子出現以上幾種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很多家長都認為我們努力掙錢,就是想著能給孩子更好的明天,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家長認為有錢很重要,事業很關鍵,所以經常忽視與對孩子的陪伴,但是大家要記住一句話:"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如果你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如果你的事業心太重的話,說明你不適合有孩子,否則很有可能讓孩子成為你一生的遺憾。

2.媽媽沒有耐心

其次,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耐心,如果你是一個需要他人關心的人,還不願意去關心別人,那麼你對他人沒有耐心,對生活瑣事非常反感,也非常不情願做這些事情,所以你要考慮一下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那麼關於心理撫養主要需要在幾個階段完成,如果你認為孩子長大自好,或者是會慢慢的懂事,結果一定會讓你失望,因為現在很多電視網絡,將孩子的問題呈現在他身上,當你明白教育的重要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關鍵時期,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孩子成長階段最需要父母哪些的教育和引導?

這些教育不可省略

1.足夠陪伴

首先,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對於父母的依戀有助於自身安全感的形成,他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容易記仇,而且心思非常敏感,對父母經常惡語相向,跟小時候非常不一樣,小時候看到他們的時候就非常的激動,也非常親切,雖然看不到父母的時候各種苦惱和恐懼,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把孩子交給保姆帶,或者是老人帶的結果,所以孩子跟我們不親,根本不聽話,青春期就會出現嚴重的隔閡。

所以孩子在三歲之內,他需要看到熟悉的面孔,需要看到媽媽的愛護,陪伴和擁抱,即便是情緒很煩躁,也可以快速的安靜下來,所以有些孩子,經常亂髮脾氣,脆弱玻璃心,其實全是孩子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所以,有的孩子非常乖巧而又輕鬆,表現的性格非常開朗愛笑,就會說明依戀感得到了滿足,所以上學之前要確定孩子的固定撫養人,不要總是變化,尤其是一歲之內的孩子。所以也告訴正在準備懷孕或者是準備要孩子的朋友,需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和工作的安排,孩子在出生之後不管如何辛苦,不管如何繁忙,都要自己親自帶孩子。

2.受挫教育

孩子在6歲之前,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他的性格表現得會越來越暴躁,所以,尤其是我們不表揚他,批評他之後更是非常沮喪,對於心理專家來說,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一定要注重受挫感的教育,讓他的接受能力得到歷練。要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是愛的本質並不是放縱,也不是一味的給予,也不是事事滿足和遷就,並不是讓孩子一如既往的感受到滿足的快樂。所以在成長當中,必須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必須要讓他經歷上一種痛苦,然後磨練剋制和忍耐的心態,這種教育需要在孩子三歲之後6歲之前,所以在他能說出自己要求時,就應該給他說不,並且告訴他不行行不通的結果和理由,可能孩子就會痛哭一場,也可能孩子會因為被拒絕而感受到痛苦,但是如果事事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任性妄為,一旦得不到被滿足的需求就會撒潑打滾,那麼在12歲之後到了青春期,如果你再敢拒絕他的話,他可能就會離家出走也會要挾父母,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的權利,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因為他有資本,他認為我們愛他,他利用你的愛去要挾你,所以他並不明白生死的真正含義,所以,不要給孩子一種誤讀的可能,那麼如何才能夠有效的去拒絕孩子呢?

說"不"有技巧,家長需知曉

1.瞭解孩子情緒

首先如果孩子在早期表現為任性的行為,一般在三歲之後五歲之前是比較敏感的,比如他在我們身邊剛看到一種好玩的玩具或者是想要得到的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故意向我們撒潑,他會以哭的方式來得到滿足和回應,太迫切的需要我們去幫助他解除痛苦的感受,所以孩子認為哭是一種信號,他用哭來表達,我們就可以讀懂。

2.接納情緒

比如說你帶去商場,孩子看到好玩的東西非要得到,如果不買就大哭大鬧,所以我們需要掌握住孩子早期表現任性的行為,然後進行說不的教育,在進行說服教育的環境當中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敏感的自尊心,千萬不要眾人說教,也不要在其他的親屬面前去教訓他,不管孩子如何蠻橫,如何與你對此如何與你大吵大鬧都不要心急,也不要暴躁,如果你先發火的話,那麼你就輸了,我們需要把孩子帶回家,選擇在沒有人的臥室的房間裡面,先讓他冷靜一會兒,進行反思的能力,所以他會遇到一種壓力,便是環境的壓力,獨自待在一個房間當中,能夠快速的冷靜下來。

2.堅定的態度

然後不要打他,不要罵他,不要教育他,因為他很小很多道理層面的語言,不能夠太明白,但是也不要走開,讓他知道你的關愛,所以坐在他面前看著他哭,剛開始情緒很激動,不過都沒有關係,有的孩子甚至在哭的時候會傷害自己,比如用頭撞牆或者用手拍打腦袋,沒關係,當他知道自己疼的時候就不會再裝,所以父母的狠心也就展現了你堅決的態度。

結語:

這樣對你對孩子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所有的反應,都會讓孩子感知到,也就從那之後再也不會如此費心巴力的和你鬧下去,所以進行說不的教育以及疏導性的教育,讓他知道我們愛她,但是決不能放縱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則和邊界,並不能隨意打破。那麼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的成功人生,一定要修養好自己的情緒和言談舉止,做好孩子的榜樣,這樣孩子在處理事情上也會有禮有節,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