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狐蝠:米格-25戰鬥機

簡介

米格-25戰鬥機(MiG-25)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米格25在一次因超界逃跑時創下最高放出的是3.2馬赫的成績。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為“狐蝠”(Foxbat)。

針對當時美國研發中的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蘇聯當局決定研發一種性能在他們之上的飛機,用來防禦或者攔截。這樣,在上個世界50年代末蘇聯便著手研發新的飛機了。米格-25戰鬥機的原型機於1964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它可以輕鬆的尾隨在SR-71的後面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該機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飛行速度達M3.0。除在前蘇聯空軍中服役外,還向利比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伊拉克等國出口。

優點

米格-25戰鬥機由於高達3.2馬赫的高速度,為了保證機體能夠承受住高速帶來的高溫,米格-25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但這樣的高密度材料卻給米格-25帶來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馬赫高速飛行時油料不能支撐太久,而且機體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載彈量,因此,米格-25只是一架能夠高速運行的戰鬥機。

歷史

1960年,蘇聯軍方用米格-21改裝的發動機試飛驗證機E-150,次年4月第二架驗證機E-152上天。隨後裝生產型發動機R-15B-300的第3架驗證機E-152M試飛。

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簽署研製米格-25原型機E-155的指令。1962年偵察機全尺寸樣機審定委員會開審定會。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1出廠,1964年3月6日,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托夫首次駕機升空。

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機(截擊型)E-155P-1開始試飛。隨後第三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3也參加試飛。三架原型機各裝兩臺R-15B-300發動機,並在1965~1977年間,以E-266代號創造過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和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

技術性能參數

翼展13.95米,

機長22.30米,

機高5.70米,

機翼面積56.20平方米,

前緣後掠角(靠近翼尖)40度、(內側)42度,展弦比3.50。

空重15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36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7500千克,

載油量(機內)14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帶導彈)M2.8,

實用升限24400米,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208米/秒,

作戰半徑1130~1300千米,

航程300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1380米,

著陸滑跑距離21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