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志在四方——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早期發展

背上了行裝扛起了槍,滿懷豪情鬥志昂揚。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鐵道兵之歌

毛澤東主席為鐵道兵題字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鐵道工程技術兵種,曾經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後脫下軍裝,永遠留在瞭解放軍的史冊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2月,東北人民自治軍發佈命令,對各地的鐵路局及護路部隊實行全面軍事管制,委任洪學智為鐵路司令。

1946年5月,組建東北民主聯軍鐵道司令部,駐哈爾濱。1946年12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司令部。下轄東滿護路軍和西滿護路軍,其中司令部直轄第一,第二,第三團,回民支隊和裝甲列車大隊。東滿護路軍轄第四,第五團,西滿護路軍轄第六,第七團。1947年2月又成立中部護路軍和南滿護路軍。

1948年7月,以東北護路軍為基礎,加上部分二線部隊及鐵路幹部職工,組成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受東北軍區和東北交通委員會雙重領導。當時鐵道縱隊的口號就是:“大軍打到哪裡,就把鐵路修到哪裡,就把火車開到哪裡!”

鐵道縱隊在搶修鐵路


1949年1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鐵道部,滕代遠任部長,統一領導各解放區鐵路工作。又過了四個月,鐵道縱隊劃歸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領導並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滕代遠為司令員兼政委,呂正操為副司令員,李壽軒為參謀長。

滕代遠視察鐵道部隊

解放戰爭中,鐵道部隊先後搶通全國各地15條鐵路幹線,鋪設鐵路1600多公里。新華社評論稱:“全國鐵路的基本恢復,使全國主要城市緊密連結起來,使前方與後方,鐵路沿線的城市和廣大農村、工廠、礦山聯成一個整體。對於支援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海南島,對於全國經濟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


鐵道部隊在解放戰爭中

新中國成立後,鐵道部隊全力配合鐵路職工參加京漢,粵漢,隴海3大幹線的修復工程。1950年春季,在全國大復員的背景下,鐵道兵團縮編保留,確保戰時可以迅速擴充部隊,適應搶修需要。

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鐵道兵團以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的名義奔赴朝鮮半島執行鐵路搶修任務。針對“聯合國軍”在1951年8月發起的,旨在切斷中朝軍隊後方供應的“絞殺戰”,鐵道部隊艱苦奮鬥,粉碎了“聯合國軍”的封鎖。使鐵路成為“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朝鮮戰場上的鐵道部隊

1953年9月9日,根據政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的6個鐵道兵工程師和志願軍鐵道兵團、獨立橋樑團統一整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歸屬中央軍委領導。1954年3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正式成立,王震任鐵道兵司令兼政委,下轄11個鐵道兵師,1個橋樑獨立團,1個鐵道兵學校和2所中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首任司令員王震


至此,鐵道兵正式作為一個兵種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數萬鐵軍,轟轟烈烈投入到祖國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