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時空」探祕非洲行(之三)



非洲四國行,探訪了兩個原始村落,一個是贊比亞的大樹酋長村,一個是納米比亞的辛巴紅泥人部落,這讓我們親身感受了非洲地區的原生態村莊與原住民的生存狀態,瞭解了世界上的這樣一個角落……


贊比亞大樹酋長村

村莊距贊比亞首府70多公里,村上多棵巨大古樹,一看就是有歷史有故事的村莊,據說這村子有700多年曆史

我們的到訪,村裡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聚集,看遠方來客的熱鬧,當然也給了我們看望他們的機會

好奇

大孩子揹小孩子


原木長案

坐於草棚的女子

小男子漢

與孩子們合影

也為他們拍攝了一組鏡頭

純真的眼神

微笑

披紅布巾的少女

草棚之家

老者

樹影

背娃娃的女子

看我高不高

大眼睛黑娃娃

可愛的小傢伙,上鏡

姐妹倆

快樂起舞

一家子

村民打水

接水的孩子

村邊女子

賣自制的工藝品

邂逅大樹村,我們認識了你原始自然的村貌和純樸友好的村民


辛巴紅泥人村


我們來到位於納米比亞西北部的辛巴紅泥人村落正值午後,這個小草頂就是村口的標記

辛巴族生活在納米比亞北部,人口約2萬左右,以遊牧為主,這個族群依然保留著500年前原始的生活方式

辛巴族人17世紀從安哥拉高原遷徙至納米比亞,一度曾為非洲大草原上最富庶強盛的遊牧民族之一

辛巴人沒有圖騰,他們崇拜祖先、崇拜火。一個家族結成一個部落,數間茅草頂泥房圍成一個村落。家族長老掌管經濟,獎懲、家族活動等

除了雨水豐沛的雨季,辛巴族男人一般常年外出放牧狩獵,女人留守

辛巴人居住的圓形窩棚房,用樹枝和摻有牛糞的泥巴搭建而成,外牆圍攏了樹枝籬笆,為防房屋坍塌,屋內會豎起粗大的木頭來支撐房頂。房簷房門低矮,僅能彎腰進入,一般屋內不足五六平方米,沒有床和桌椅,地上鋪一張牛皮,就是辛巴人的床和飯桌及活動的地方,屋內還有瓦罐、木瓢等一些簡陋的日常生活用品

辛巴女子常年裸露上身,手頸和腰間掛滿了裝飾品。辛巴女子用當地赭紅石磨成的粉混合牛油塗抹全身,髮辮也用紅泥包裹起來,這樣既能抵禦強烈的陽光,又能避免蚊蟲叮咬

陽光下,辛巴女子的皮膚呈醬紅色,因此又稱作紅泥人。辛巴女子以紅泥為美,從孩童到年邁都以紅泥敷抹全身

作為非洲現代社會尚存的原始部族,對他們獨有的傳統文化習俗應加以保護和傳承

頭上戴冠的女子表示已結婚成年

生活中,雖然她們僅擁有一條薄毯、一碗稀粥,但頭頂的那片藍天、純潔的空氣,給了她們屬於自己的自由和快樂

少女的髮型

母子情



辛巴孩子的表情

紅泥女子在窩棚屋為我們展示製作紅泥的過程

村裡的女子們看見遠方來客到訪也很興奮,不約而同擊掌跳舞

奔跑的孩子

告別辛巴部落,紅泥人鮮活的面孔,單純的表情,樸素的身影在腦海裡揮之不去,那真是一個充滿原始生命活力的民族


文中使用了團友王力揚和部分網絡圖片

特此向作者致謝!


劉東平


下一站我們會到達納米比亞西南的海濱之城斯瓦科普蒙德,這裡至今仍保留著不少德式屋舍建築,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我們還會坐上四輪越野車,去翻沙望海,欣賞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獨特景色。

作 者 有 話 說

如果想與作者直接交流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作者將及時進行回覆


文圖:劉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