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到了棒棰島上

棒槌島也稱為棒槌島賓館景區,位於大連市區東端,擁有公認的大連市區最清澈的海水和最乾淨的海灘,是著名的休閒勝地。

在去往景區的沿途中,風景就已經讓人著迷了。道路的兩旁就像鋪了綠色的地毯,各種植物的造型千姿百態,各種樹種的分佈錯落有致,這些都隨著山丘的起伏延綿向遠方延伸著,放眼望去無論是色彩還是構圖都那麼的恰到好處,行駛其中猶如是在童話中盪漾,就連不遠處園林使者們給綠植噴灌都成了這裡的一道風景,美不勝收。

走進景區是一條通往海邊的林蔭道,兩邊有修建齊整的草坪和各種園林植物,十多分鐘的時間即可將車直接停在海灘的邊上。


海灘入口處,醒目可見毛主席題的“棒槌島”三個大字,海灘對面400多米處平靜的海面,隱約矗立著一座小孤島,由於霧氣嚴重一時也沒有辨認出它的形狀。既然叫棒棰島,那它就應該跟農家婦女在河邊洗衣時,手中拿的槌衣服的棒槌差不多吧。我就這樣理解這個景點的,哈哈哈。


這片海灘面積不算很大,但海水非常清澈。海灘上鋪滿了形狀各異的鵝卵石,本想推著輪椅在海邊走走,可當下到海灘時,輪椅根本動彈不了。好在路面離海邊並不遠,我們就先沿著馬路順著海岸線向左手方向走去。這一段海岸與崖壁的距離超不過十米,崖壁的下方的海灘上是由各種象形的礁石組成的海洋類動植物,形象十分的逼真,此時拍照留影的慾望遠遠超過了觀景,好嗨哦。


拍完照,順著崖壁向上一看,讓人驚歎不已。這崖壁就想斧砍過一樣,齊刷刷地直插在海灘上,山崖的頂端綠樹成蔭,在漂移著的濃霧的籠罩下,平添了很多神秘感……。

仄回來,我們又向右手方向走去。這裡的臨海建了很多的小洋樓,小洋樓一面朝海,另一面向內陸延伸,在樹蔭的遮掩下若隱若現的,給人設下了無數的想象空間。


這回我們在路人的幫助下,把老太太連輪椅一起抬到了海邊,面朝大海觀波濤拍岸。

這時天氣有些變暗,放眼望去正前方的海面上,霧濛濛的一片天水相連,左前方的霧氣盤繞在山間且緩緩的流動著,好像有意在引逗遊客的注意。我們赤腳在海邊戲水,時而擺個搞笑的pos,把這瞬間留下;時而一個大浪過來,把人拍得趴下,海水溼透了全身還笑上沒玩。被海浪衝上岸的鵝卵石晶瑩剔透,不斷地把雙腳埋住又不斷地隨海水退去,好像是在做著按摩,十分舒坦。

看著流動的鵝卵石,又起了佔為己有的慾念,隨之而來的是坐著海灘上,精心挑選著自己的喜愛……。


這麼好的風景怎麼能與抖音無緣?翻出一段音樂,便翩翩起舞。雖然音樂與海景不太搭邊,但卻興趣盎然越跳越歡,這鵝卵石裡夾雜著貝殼碎片,實在是太硌腳了,穿上鞋繼續再跳,簡直是玩瘋了。


眼看就過了中午時分,這棒槌島還真沒個賣飯的地方,幸好我們自帶鍋灶。繞到懸崖峭壁的頂部,選了個別墅小院,便支火做飯。炎熱的夏天,本來是很熱的,沒想到坐在這裡吃飯,讓海風吹得還涼颼颼的。景區內外真是兩重天啊。


午餐後,霧散了、天晴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又二次返到海邊。

晴朗的天空下再看海,又是另一番景色。海上的小島呈現出一個棒槌的模樣,輪廓清晰,層次分明,再加上藍天白雲的陪襯,更顯得迷人;快艇在海岸邊與棒槌島間的海面上自由的奔馳,顯得那麼的忙碌;海鷗靜靜在海水裡漂浮著,像是在午休;海岸上五顏六色的帳篷點綴在藍綠色的海水邊上,人們三五成群的或在海邊戲水,或在海灘上拍照留影,或是圍坐一起野炊、聊天,還有的人仰面朝天曬著日光浴……,真叫個熱鬧。


海水也有變化,退潮後,水下去足有十來米遠,深度也有兩米左右。明顯地感到這裡水這麼清,很大一塊也源於水的深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