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那些名目繁多的榮譽稱號,讓人想起了王莽的‘狗尾續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直頂著‘窮酸’帽子的教師,也開始對工資待遇提出了要求。

一些不想給錢又要安撫人心的部門便想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給教師造出很多榮譽稱號,一方面可以讓教師為了去爭去搶那些榮譽稱號而自顧不暇,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某些教師的虛榮心,繼續‘安貧樂道’地奉獻著。


以前教師的榮譽不外乎也就‘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寥寥幾個。可這幾年卻突然井噴式地冒出來一大堆,什麼‘三壇’(教壇新秀、教壇中堅和教壇宿將)、‘名師’、“最美教師”、‘勞模’、‘學科帶頭人’以及各級骨幹等等,可謂是名目繁多,舉不枚舉,真有點讓人眼花繚亂。


當然,這倒也迎合了一些老師的需求,他們每天都在奔命於各類評比之中,並且以此而得意洋洋。據說有一位老師在新班級上課之前,先要把自己獲得過的榮譽向學生展示一遍,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很牛的老師。這確實是有點噁心啊!

面對這麼名目繁多的教師榮譽稱號,不由得讓小編想起了中國歷史上王莽‘狗尾續貂’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西漢末年,王莽發動政變奪取了大漢政權,改國號為‘新’。為了籠絡人心,王莽在上位之初,便給很多人加官晉爵,致使朝廷官員人數急劇增多,導致以往給官員官帽上裝飾用的貂毛供不應求,王莽最後只能用狗尾巴來充當貂毛,使官員的威嚴和含金量都大大降低,也成為了百姓的笑談。


‘狗尾續貂’的故事常常被後人拿來嘲笑王莽,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榮譽不能亂給,否則會適得其反!

對於教師,某些部門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多做一些有益於教師教學工作的事情,減輕教師的額外負擔,切實提高教師待遇,讓老師安心工作,不要上演現代版的‘狗尾續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