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暴跌:油價閃崩30%!全球上演“黑色星期一”!美股期貨熔斷,後市咋辦?

導讀:

與新冠肺炎疫情相比,原油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葉麥穗、董鵬、向秀芳、鄭青亭

編 輯丨曾芳、朱益民、張涵、黎雨桐

部分內容來自 券商研報

這次不一樣,跌得中東股市都熔斷了。

疫情衝擊疊加OPEC+談判失敗,直接導致國際油價崩盤。

繼上週五倫敦原油期貨大跌8.5%,至45.98美元/桶後,3月9日亞太時間開盤後,直接跳空大幅低開,最低跌至31.02美元/桶。

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週五國際油價大幅回落的過程中,還伴隨著成交量的快速攀升,當前市場對油價的恐慌程度可見一斑。

高盛將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30美元/桶,並警告稱油價“可能下跌”至20美元/桶附近。這意味著其將較目前的45美元/桶左右的價位大跌逾50%以上。

“黑色星期一”來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級憂慮未緩解,油價恐慌性暴跌又給全球市場帶來了一場“大地震”。

今早開盤,日本股市開盤急速殺跌逾4%,跌幅一路擴大至5.61%。

澳大利亞ASX200指數盤初跌超4%,跌幅一度超過6%,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菲律賓股市跌5.42%。越南、韓國、新加坡股市跌幅均超過4%。

A股、港股開盤,滬指低開1.56%,創業板指低開1.9%,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石油股開盤全線重挫,中海油服逼近跌停,中國石油低開2.6%,中國石化低開1.25%。港股恆生指數低開3.87%。石油股大跌,中海油跌近22%,中石油跌超10%,中石化跌超7%。

而後,A股、港股跌幅持續擴大,上證跌逾2%,恆生指數跌逾4%,日本股市跌超5%。截至早上10時許,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出超70億元。

截至上午收盤,滬指跌2.41%。

恐慌全球蔓延,歐美股市期指紛紛暴跌,預示著週一開盤後將陷入新一輪動盪。

歐股、美股期貨繼續大跌,美股期貨暴跌逾4%,盤中一度觸發熔斷交易。

週日,中東股市崩盤,沙特TASI綜合指數開盤重挫逾7%,科威特股指盤中甚至“跌停”觸發熔斷,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開盤跌破發行價,全天暴跌逾8%。

資金避險黃金美債飆升

同時,市場避險情緒高漲,資金瘋狂湧入債券與黃金市場。4月交割的COMEX黃金期貨現報1695.30美元,上漲22.9美元,漲幅近1.4%。

美債收益率紛紛下挫。3個月期和10年美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再現倒掛。截至發稿,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0.531%,2年期美債收益率0.336%,5年期美債收益率0.43%,30年期美債收益率0.998%。3個月其美債收益率0.48%。倒掛現象暫時消失。

根據CME的聯儲觀察(FedWatch)工具,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在即將舉行的3月貨幣政策會議上將利率進一步下調75個基點。

為何大跌?減產協議談崩

過去幾年,每當原油麵臨危機時,OPEC+都會站出來力挽狂瀾,可是這次談判卻談崩了,俄羅斯拒絕了減產。

此前歐佩克建議在二季度減產150萬桶/日,同時建議將該減產力度延續至年底,歐佩克將減產100桶/日,盟友國家將減產50萬桶/日,但該建議遭到俄羅斯方面的反對,此次達成減產協議的阻力主要來自俄羅斯,而在俄羅斯反對減產後,歐佩克國家表現出與俄羅斯解除同盟關係的意願,這意味著不但新的減產協議沒有達成,減產聯盟也可能瓦解,這對於當前神經緊張的油市來說,可謂是重重的一擊。

為何談崩?分析師指出3大原因

廣發證券分析師郭敏表示:以史為鑑,把歷史上的數次油價大跌進行回顧。供需失衡引發原油價格大跌,供給端引發的油價暴跌需要修復的時間更長,需求端引發的油價暴跌修復的時間更短。

供給端引發的油價暴跌可參考2014-2016年,下跌持續時間較長,供給方需要在新的油價位置達到平衡。需求端引發的油價暴跌可參考1998、2001和2008年,需求端引發的油價暴跌很快可以引發供給端主動減產,但原油價格回升往往需要需求端觸底企穩後才會實現,最終原油價格回升的高度往往達到甚至超過下跌前水平。

為何此次深化減產協議未能達成?郭敏認為:

(1)當前供需基本面現實強於預期,中國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

(2)多次博弈後油價再次試探頁岩油生產成本,頁岩油增長動力開始減弱;

(3)經過2016年-2020年的復甦,俄羅斯財政得到緩和,當前減產意願更強的是財政壓力更大的中東產油國,因此俄羅斯不願承擔更多的減產任務。

深化減產未達成協議後的發展方向?深化減產未能達成協議後,原油市場的走向有較多不確定性。

對於俄羅斯跟沙特談不攏的原因,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沃倫·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認為,

美國不斷搶佔市場份額是令俄羅斯不滿的關鍵因素。“與某些歐佩克成員國相比,俄羅斯可以更好地應對較低的價格環境。對俄羅斯來說,即便油價低於50美元/桶,也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而沙特則需要約80美元/桶。”

“儘管較低的價格可能會對原油產量產生影響,尤其是對美國的產量,但這可能只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調整,對2021年產生影響。"

不過,帕特森指出,價格下跌的預期將越來越引起俄羅斯的關注,尤其是如果油價長期疲軟的話。

眼看俄羅斯拒絕合作,沙特第一時間採取行動。據報道,阿拉伯輕質原油4月在亞洲的官方售價(OSP)下調了6美元/桶,至每桶較阿曼/迪拜原油貼水3.10桶/美元。面向西北歐客戶,沙特各品類原油官方價格(OSP)下調了8美元/桶。其中,阿拉伯輕質原油對歐洲4月售價至每桶10.25美元,較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低8美元——這是至少自2002年5月以來未曾見過的水平。

沙特大幅削減原油售價會促使俄羅斯重新考慮嗎?帕特森說,“只有時間會給出答案。”

“俄羅斯的目的是對美國石油業施加壓力,儘管這可能在中期發揮作用,但會產生怎樣的長期影響尚不確定。OPEC上一次嘗試這樣做時,美國石油業很快反彈,而且比之前更加強大、高效。”

帕特森指出,他們在OPEC+會議召開前的預測是,美國今年的供應量將增長960萬桶/日,2021年將增長350萬桶/日。“明顯疲軟的價格意味著這些數字只會進一步下跌。”

高盛預計布油跌至30美元、荷蘭國際集團預計布油二季度均價33美元

至3月9日發稿前,經過早盤近30%的大跌後,布倫特原油期貨報於33.92美元/桶。這一價格,已經十分接近各家國際投行給出的目標價。

以高盛為例,其給出的二季度、三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均為30美元/桶。

該公司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相信歐佩克和俄羅斯的油價戰本週末已明確開始了。對石油市場的預測甚至比2014年11月上一場價格戰開始時更糟糕,因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原油需求已大幅下降。”

“這是OPEC的冒險之舉,而且顯然是一場沒有成功的賭博。”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沃倫·帕特森認為,歐佩克+未能就減產達成一致將徹底改變今年原油市場的前景。

“我們已經下調了ICE布倫特原油的價格預測。對於2020年第二季度,我們現在預計平均價格為33美元/桶,而之前的預測為56美元/桶。考慮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盈餘規模,我們對ICE布倫特油價將試探2016年初的低點並不經驗。在2020年下半年,我們預計油價平均為43美元/桶。”

國內期貨市場多個品種開盤跌停

作為上游最重要的原料,國際油價的“崩盤”直接作用於下游石化行業。

原油暴跌傳導至國內期貨市場,期貨市場3月9日開盤集體飄綠,能源化工板塊遭遇重挫,原油、燃油、瀝青、PTA、甲醇、乙二醇、聚丙烯、塑料等多個品種跌停。

受原油價格暴跌影響,今日開盤,華寶油氣、石油基金、諾安油氣、南方原油等原油基金跌停。

其他石化相關產品,無一倖免。

燃料油、瀝青、PTA、甲醇、聚丙烯主力合約全部跌停,而國際油價的下跌無疑成為了導火索,並將成為下游能化成品短期運行的主導因素。

福能期貨指出,經過此前的大跌之後,PTA價格和加工差都壓縮至歷史底部,所以PTA繼續向下的空間比較有限。預計PTA中短期內將跟隨成本端波動,以調整為主。如果低加工差和高供應壓力持續,不排除後期還有裝置會降負或停產。

由此而來的產業鏈傳導效應,也將持續向整個石化板塊和各細分行業逐步蔓延……

“兩桶油”淡定應對,上海石化魔幻漲停

從板塊上看,石化產業鏈無疑是受影響最為明顯的行業,不過中信石油石化板塊跌幅也僅為1.9%左右。

這得益於“兩桶油”的穩定表現,兩家公司跌幅均未超過2%。此次國際油價的崩盤,對於中國這般淨進口國而言反而是好事。

就產業鏈細分環節來看,則對上游開採及衍生油服行業構成利空,中游煉化行業則受益於成本的降低,產生正面拉動效應。

只是,就A股運行而言,9日開盤後仍然處於“重新定價”階段,油服、煉化行業個股表現並不統一。

至發稿,上海石化大幅高開後漲停,恆力石化、恆逸石化兩家煉化行業代表企業則下跌超過5%。

未來油價局勢會如何?

原油作為國際市場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其價格走向對金融市場影響巨大,在遭遇慘烈下跌後,未來走勢如何呢?

方正中期期貨指出,對未來OPEC與OPEC產油國之間的合作意向並不感到十分悲觀,畢竟油價下跌對各產油國來說都不符合其實際利益,雖然主要產油國的原油開採成本都比較低,但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財政盈虧平衡油價,而近幾年的油價水平很難令各產油國財政達到盈虧平衡。

因此,對於各產油國來說,在需求長期低迷的背景下,減產以支撐油價是必選項,而且各產油國必須“抱團取暖”,沒有哪個產油國願意單獨減產。

上週五的談判破裂,本身意味著OPEC和非OPEC產油國理論上可以在已經供應過剩的市場上隨意增產。

過去幾個月,沙特的產量保持在970萬桶/日,不過市場對其4月的產量預期會將遠高於1000萬桶/日,可能接近1100萬桶/日。

該機構指出,雖然上週五的會議最終未能達成新的減產協議,但各國的表態還是給市場留了希望,俄羅斯方面表示同意繼續與歐佩克+成員國合作,而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將於3月18日再次舉行會議。

至於,產油國的“統一戰線”會否就此瓦解,以及接下來各石油輸出國實際增產情況,則將成為左右油價運行的直接變量。

興業研究認為,具體到本次而言,考慮到疫情在海外的擴散仍在上升期,全球原油需求仍在遭受重大沖擊,同時OPEC+採取了可能不再減產的行為,而且沙特還表明將增產實施價格戰,這與2014年10月沙特在油價已經開啟下跌趨勢時,做出不再通過控制產量來支撐原油價格的決定極為類似。在此情況下,油價下行風險急劇增加,WTI原油大概率將下探至30美元/桶一線。

對於後續影響油價的因素,中信期貨認為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 6月9日歐佩克將再次召開部長級會議。仍有再次商議減產可能。2. 如果利比亞減產90萬桶/日能維持全年,基本足以對沖需求降幅。3. 如果年中制裁導致委內瑞拉擴大減產,有助供應繼續收緊。4. 若沙特增產、利比亞復產、委內瑞拉不減產, 油價下行壓力將急劇增大。

廣發證券認為需求端未來存在兩個發展方向:(1)全球疫情失控,悲觀預期轉為實際,經濟增長受到更大影響;(2)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供給端不確定性的核心近期在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聯盟,遠期在美國產量變動,近期可能的發展方向有三種:(1)新減產協議未達成,現有協議3月過期,OPEC+聯盟實質上破裂;(2)新減產協議未達成,現有協議延長,OPEC+聯盟繼續維持合作;(3)OPEC與俄羅斯在近期重新談判並達成新一輪深化減產協議。

化工行業的投資機會

廣發證券分析師郭敏認為,大跌之後市場供需關係有望改善,認為下一輪原油價格復甦過程將會是一輪長週期的復甦,2014年至今的這一輪由於頁岩油供給放量引發的市場再平衡過程將進入尾聲。下一輪原油價格回升過程中關注四類投資機會。

(1)上游資源方向產業鏈相關標的包括中國海洋石油(H),中國石化(A/H)等。

(2)煤化工板塊產業鏈相關標的包括華魯恆升,魯西化工,寶豐能源,廣匯能源等。

(3)煉化與輕質原料烯烴行業產業鏈相關標的衛星石化,桐昆股份,恆逸石化,恆力石化,榮盛石化等。

(4)當前產品價格價差在歷史低位水平的子行業龍頭。

國金證券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師點評認為:

1.大煉化產業鏈價差“死扛”三大極端罕見悲觀情景疊加而不降,逆勢擴大:大煉化產業鏈各產品在產銷極度低迷,庫存創新高的情況下,產業鏈價差(時點毛利潤)並沒有收窄,且出現擴大,有望緩解庫存跌價帶來的短期損失。

2.煉油行業地板價將現:發改委成品油調價機制中的“地板價”40美元/桶或將再現,地板價以下煉油裝置利潤將會出現大幅反轉。

3.庫存損失:我們認為階段性庫存損失不可避免,也是1季度煉化企業短期業績的核心拖累因素,但是時間軸拉長來看,隨著油價企穩反彈,庫存損失與庫存收益終將互為衝抵,年化利潤影響微弱。

(文中投資觀點不代表21世紀經濟報道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