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不爭氣,也許是你說話方式不對,這6種說話方式幫助孩子成才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存在一個錯誤的思想觀念,家人認為我是你的父母,我讓你幹什麼你沒有權利拒絕,你就應該聽我的才對。

於是,總喜歡用一些命令,或者不尊重孩子的語氣說話。比如,冷冰冰居高臨下的語氣:去!把這個仍垃圾桶裡。或者:不行!你必須馬上給我回來,不然我要你好看。

又或者:你能做好才怪了,不要太高看了自己。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真是爛泥扶不上牆,你這輩子就這樣了,等等一些惡言惡語。

用這樣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這會讓孩子沒有任何尊嚴,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承受來自家長的這些惡毒語言。

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用另一種語氣對孩子說話,這會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受到語言上帶給他的愛。

以下這六種說話語氣,家長應該認真學習,並使自己改變。

家長需學會用溫和的語氣

很多家長想在孩子心中樹立自己的威信,於是,說話時總是很嚴肅,用冷冰冰的態度面對孩子。

殊不知這種態度是孩子最不喜歡的,這也會無形中給孩子心理增添壓力,讓他看到你就會緊張、害怕、然後開始抗拒你,最後對你產生反感的情緒。

因此,我們家長應該對孩子說話溫和一些,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交流氛圍,讓孩子能夠暢所欲言,這樣他才會把心理想說的告訴你與你探討。


家長需用尊重的語氣

家長普遍的一個錯誤觀念就是,認為自己是父母,我應該高你一等。於是,說話時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想什麼說什麼,最後讓孩子沒有任何尊嚴可講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沒有例外,包括你的孩子你也應該尊重他,不要認為孩子年齡小,便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你尊重孩子的同時,他也會學會怎麼去尊重別人,這不僅保留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教會了孩子怎麼與別人相處。

家長需學會信任孩子

在孩子做事情時,或者犯錯後。首先,家長應該選擇相信孩子,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一頓指責,要先弄明白事情的經過再下結論,或者不要在孩子沒做之前就打消他的積極性。

比如,孩子選擇做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時父母直接就說:這件事你別做了,你肯定做不到的。又或者,孩子與別人打架後,父母直接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一頓責罵。

這都是不相信孩子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不敢做事情畏首畏尾,或者面對同學的欺凌不敢反抗。


家長需學會與孩子商量

我們都知道,有些時候與孩子說話時,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他也不聽,反而和你對著幹,但是你如果換一種說話方式,用一些商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對於父母商量的語氣,一般都會樂於接受,因為他們感覺受到了尊重。比如,你看這是我們這周的安排,你感覺怎麼樣,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

這樣的方式,即培養了孩子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讓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感。

家長需學會用欣賞的語氣

孩子在做事情時最怕的事情就是,家長雞蛋裡挑骨頭,把小事情無限的放大,讓孩子總是不能收穫到誇獎,得到的全是負面的情緒,時間長會讓孩子產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我們應該在孩子完成一件事後,用欣賞和讚美的語氣給與肯定,幫助孩子逐漸的建立起自信心,從而激發出他更多的創作。


家長需多用鼓勵的語氣

當孩子經歷挫折與失敗後,父母需要通過鼓勵孩子的方式,幫助他從新建立自信心,不至於讓他因為一次的失敗失去自信。

而孩子在你的鼓勵中,經歷過多次的失敗與成功後,將會形成自己強大的自信心,在以後未來的道路中,任何的挫折與失敗將無法打倒他。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看似不重要的說話方式,對孩子卻很重要,對的說話方式語氣能夠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而錯誤的說話語氣會讓孩子備受打擊。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說話是一門學問,我們需要好好的學習”。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孩子身上,我們不僅把要話說的漂亮,還要把說話的語氣說對。

這就需要家長深刻的反思自己,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用說話來改變孩子,幫助他逐漸成才。


大家好,我是奶媽說成長,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勵,並且專注於0-15歲孩子成長方面的諸多困擾、難題,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可以關注,或者留言,我看到會為您解答,希望我能夠給您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