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大尺度諷刺喜劇,這片全程高能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喜歡喜劇,不僅僅是因為喜劇可以博人一笑,更是因為大多數喜劇其實是藉助了喜劇的外衣來諷刺現實。



比如小編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叢林電影”,曾在2016年法國《電影手冊》十佳中位列第八——


叢林法則

La loi de la jungle


要知道作為法國最權威的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可不是隨便就能入選的,大部分入選的作品都是晦澀難懂的文藝片,所以這部電影能夠擠進排名,足見其自身還是有其獨特之處。



喜劇是它的外衣,諷刺官僚主義才是核心。


是的,你沒有看錯,外國同樣有官僚主義,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圓。


男主沙丹尼,是個個子不高,鬍子不少的禿頂實習生。



他的人生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字——失敗。


生活上,懦弱到家被拆了都沒脾氣;事業上,幹了十年仍然是個實習生;情感上,人到中年仍然是個處男。



這不,因為一次遲到,他再次與厄運同行。


這回直接被上司派到了圭亞那,而他的任務是在那建一個滑雪場。



要知道,圭亞那可不在北方雪城,而是在南美熱帶雨林。


在亞馬遜叢林裡建滑雪場,這創意估計也就只有好大喜功的“領導們”能想出來了。


於是,因為領導的“天馬行空”,廢柴男主開始了一段叢林冒險之旅。


一番挫折,男主終於找到了在圭亞那的組織。


而此時女主達爾贊也隆重出場了。



帶著草帽,叼著煙,不經意間抽動的嘴角帥極了。


和男主相同,女主也是位實習生,不過目前暫時是男主的司機。


一出場就給男主來了個下馬威。



雖然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這話好像並不太適合叢林。


在從叢林考察回來的路上,一行人遇到到了搶劫。



趁著劫匪在耍寶般亂射時,男主和女主躲過一劫。


為了躲避劫匪,二人只好進了叢林。


雖然這中間也打了報警電話,但光是等個電話就需要13小時53分鐘。



絕望後,二人開始了在叢林裡的穿越冒險。


餓了,就掀塊老樹皮,白胖白胖的肉蟲子就是口糧。



渴了,就找條小河伏地叩首。


管它髒不髒,先喝飽再說。



除了食物上的問題,他們還經常遇到其它生物的“圍觀”。



什麼猴子、蜘蛛、大甲蟲的倒還好說,最恐怖的是這大蟒蛇。



這很叢林!!!


好不容易遇上了同類,還被好心的灌了超強春藥。



WTF?年輕和超強春藥有個毛線關係啊,而且男主這禿頭看著也不年輕啊。


忍著焚身的慾火,男主瘋狂的打字,試圖忽略背後躁動的性感。



但是!乾柴烈火這事是枯燥的打字能轉移的?


女主一句藉口抹防蚊劑,分分鐘讓男主破功。



春宵苦短,破了N年的童子身,男主似乎也開始苦盡甘來。


但冒險之旅仍在繼續,這“甘”能不能打敗叢林法則還得兩說。



作為一部喜劇片,片裡搞笑的鏡頭隨處可見。


可以說是三分鐘一小笑,五分鐘一大嗨,全程高能無尿點。



撕開喜劇的外衣,這片其實更多的是對法國政府的諷刺。


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腐朽官僚秉承的是不作為主義。



好不容易作為一次,還是在熱帶雨林裡建造滑雪場!


就這腦洞還為人民服務?那這人民也是倒了大黴!


大事是不作為,小事是瞎作為。


作為司法官員,執法時和土匪掃蕩一般。



弄錯了人之後,不但沒有一句對不起,反而還要受害者證明自己還活著。



為了利益,甚至就連死去的人都不放過。



在這種利益至上的大環境下,整個政府的辦事規則就成了辦事=送禮!



送禮辦事的貪腐、證明自己還活著的荒唐、面對社會矛盾的不作為,這些事不是無中生有的虛構,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藉著喜劇的外衣,影片將這些骯髒一一撕開給我們看。



所以《叢林法則》也不單是表面上,小公務員的男主在叢林裡冒險需要遵守的規矩,而是身為普通人在生活中生存所要面對的無數規則,而且這些規則中大多還是荒唐、骯髒的。


逃無可逃、避不可避,現實中的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寄希望在影片——他們生活,他們相愛,他們歡笑,然後他們離開。



願所有的骯髒都是暫時的黑暗,願所有的荒唐都是一時的迷茫,願所有的不作為都是在蓄力積累。


相信黑暗後是黎明、相信雨後會有彩虹、相信暴風雨後會寧靜。


不管成不成,總得抱著希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