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裕固族》(飲食)

1、酥油炒麵奶茶(裕固族稱“塔勒幹茶”)。這是裕固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點。煮茶方法如下:先把磚茶或茯茶搗碎,倒進盛冷水的鍋內,燒火煎熬,待水開後,舀出浮在水面的茶杆,有些人也喜歡調入草果、姜粉、茴香、肉桂等。等到茶熬釅後,調入食鹽和新鮮奶子,用勺子反覆攪動,即成奶茶。鹽是必不可少的,裕固人說:“好茶沒鹽水一般,好漢沒錢鬼一般。”主婦在碗裡放上青稞炒麵、酥油、曲拉,澆上熬好的奶茶,就是酥油炒麵茶。也可在碗中加入柔嫩香甜的奶皮子。這種茶解渴解膩,驅寒暖胃,提神醒腦,是上佳飲品,深得裕固人喜愛。

酥油炒麵奶茶

2、手抓羊肉(裕固語稱“浩尼馬漢”(東)、“拐艾特”(西))。手抓羊肉是最能體現裕固族熱情好客的一道傳統肉食。其製作方法如下:主人從羊群中挑選一隻膘肥體壯的羯羊宰殺,羊血接在預先有鹽的盆裡。先把羊皮整張剝下來,開膛後取出心肝肺,扒出腸肚,然後從羊後腿下刀,依關節把羊肉一塊塊卸開,肋條一根根分開,羊胸叉、骷髏骨、羊脊骨也一一分成小塊。幾分鐘的功夫,一隻羊全卸成了一塊塊的帶骨肉。隨即冷水下鍋,切忌熱水下鍋。冷水煮熟的肉,肉色鮮亮,熱水煮熟的肉呈紅色。待肉開鍋撇淨血沫即可食用。雖肉中還滲著血水,但肉質鮮嫩,肉味鮮美,富有營養;如果客人吃不慣開鍋肉,則加入適量食鹽、薑片或姜粉、花椒等調料,煮1小時左右,肉中血水盡數滲出,煮熟後撈出盛盤。主人把剝好的大蒜,幾把腰刀放在桌上。吃肉前備淨水給客人洗手或用溼毛巾讓客人逐一擦手。之後,主人開始敬肉,把最好的肥肋條敬給客人。因是大塊的羊肉,裕固族人習慣手抓著吃,故名“手抓羊肉”。其肉雖熟不爛,經嚼味美,鮮嫩獨特。吃手抓羊肉時,裕固人尤其講究“殺生害命,骨頭啃盡”,體現了裕固人傳統的環保生態文化。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盡顯裕固人的豪氣。

手抓羊肉

3、脂裹肝(裕固語稱“孜熱”(東)、“厄赤瓦厄爾”(西))。將炒麵或麵粉拌入羊血中,加適量的食鹽、姜粉、花椒粉,佐以少許蔥沫、蒜沫攪拌均勻,把羊蒙肚油整塊取下在案板上鋪展開,將拌勻的羊血漿用手抓到蒙肚油上,然後捲成直徑均為3釐米的長條狀,用羊黑腸或棉線紮緊,放入鍋中煮大約25分鐘,撈出整條或切成2—3寸長的小段盛盤上桌,即可食用,具有獨特的裕固族風味。裕固人食用此品一般不蘸任何調料,取其原汁原味。也可將脂裹肝冷卻後切成薄片用油煎著吃,別是一番風味。

4、肉腸(裕固語稱“陶爾”(東)、“厄赤艾特”(西))。肉腸是一道風味獨特的待客肉食。其製作方法如下:宰羊剖腹後,將羊肥腸取出用冷水沖洗乾淨,往裡吹氣使之膨脹,然後加入羊血再衝洗一遍。取鮮嫩的裡脊肉剁碎,調入食鹽、花椒、蔥、姜粉,再摻入一些麵粉或炒麵,灌入肥腸裡,灌的時候扎住肥腸一頭,灌好後有肥脂的一面就翻到裡面,裡外剛好調了個兒。用清水沖洗一遍後就放入肉湯鍋內煮30分鐘左右,煮熟取出切成寸段或薄片,盛盤進食。其形類似香腸,味鮮肉美,一般和手抓羊肉一同上桌。

5、血腸(裕固語稱“該代斯”(東)、“厄其格”(西))。血腸的做法和肉腸差不多。同樣宰羊剖腹後將羊腸取出沖洗乾淨,先把小米炒熟磨成面,然後將羊肉湯舀進盆裡,摻入小米炒麵,加適量的羊血塊、羊血水,佐以蔥花、食鹽、花椒、姜粉,也可加羊油渣拌勻,從羊腸粗端開始填裝,可用勺舀進去,分段打結。煮熟時切分成小段可食用。餘下的第二天可以燒著吃或用油煎著吃。

6、全羊 敬獻全羊表達的是裕固族人最深沉的敬意及最虔誠的祝福。程序如下:先在羊群中挑選一隻肥壯的羯羊,一定要宰殺得清爽利落。剝去羊皮,扒掉內臟,取下羊頭。在羊肉未僵硬之前,將四隻羊腿收攏呈跪臥狀,置於一長方形的紅漆木盤中,再把剝乾淨的羊頭放在整羊上,這就是全羊。過去,一般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由各部落頭目給大頭目敬獻全羊,同時還要敬獻哈達、茶、酒,作為本部落的拜年禮物。其次,如果大頭目走訪牧民或活佛光臨某家時,被牧民視為最高榮耀,也要敬獻全羊。另外,裕固族的婚俗中也有“獻全羊”的禮儀。訂親時由男方向女方獻全羊,結婚時由女方向男方獻全羊,既是父母給女兒的結婚禮物,也是對新婚夫婦最美好的祝福。

7、羊肉面片 通常,裕固人每天三茶一飯,這頓飯就是晚餐。晚上放牧歸來後,生火做飯,傳統的羊肉面片是把羊肉切成片狀或小塊狀放入鍋裡煮。待肉湯煮好時,把和好的面用擀麵杖擀薄,用刀切成約寸寬的長條,揪成片子下鍋,不限於女主人,男主人、客人也可上前幫忙。煮熟後調入適量食鹽、花椒、蔥花即可食用,味道純正可口。

8、酥油(裕固語稱“陶森”(東)、 “阿克雅厄”(西))。酥油是裕固族富有營養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節慶、婚喪、剃頭禮中必不可少的禮儀性食品。同時,酥油也是敬神的供品,在宗教祭祀中,點酥油燈、做酥油花都少不了它。而且,酥油還具有清肺明目的功效。

其製作方法是:將備好的酸奶(稠奶)和晾溫的生奶子按一定比例同時倒入皮袋或奶桶,蓋緊桶蓋,用奶耙上下提壓。過涼可加入開水或熱奶,過熱可加入冷水或涼奶,不停地打一個多小時。在適宜的溫度下,酥油浮聚在奶水上,即可用手捧出酥油置於盆中,用清水漂洗,雙手不停拍打,直至拍盡酥油中的水分,否則短時間內會變質變味。羊奶酥油為白色,牛奶酥油為金黃色。裕固族人常用燻幹燻黃的羊肚子盛放酥油,裕固語叫“瑪爾克格”或“陶森古建”,漢語叫“酥油肚子“,可長期保質存放。


9、曲拉(裕固語稱“曲爾麥”)。將打完酥油剩下的奶水倒入鍋內煮沸晾冷,再倒入白布口袋或羊毛織成的口袋(最好是豆腐布)裡掛起。等袋內的黃水慢慢滴乾之後把布袋取下置於一塊乾淨的平整石板上,上面再壓一塊石板,壓幹剩餘水分。然後把沉澱下來的粉狀奶漿曬乾,即成曲拉。是酥油炒麵茶必不可缺的調味品。用甜奶製作的曲拉甘甜酥脆,味道獨特。曲拉經熱茶沖泡,味微酸耐嚼,奶油味醇厚。

10、酸奶(裕固語稱“特勒格”(東)、“堯熬爾德”(西))。當煮沸的新鮮

奶子(即甜奶)冷卻至30度左右時,加入奶角子(即上次熬過留下的一點酸奶,起到酵母作用)發酵,約2—3小時即成粥糊狀,漢語叫稠奶子或酸奶。其味酸甜醇香,既解渴,又充飢。

11、酥油米飯(裕固語稱“陶森阿姆森”(東)、“阿克雅厄阿姆森”(西))。酥油米飯是裕固人用來招待客人的食品之一。其製作方法是:將米飯蒸好舀入碗中,把煉化的酥油澆進碗裡,加入白砂糖,攪勻後即可食用,也可在米飯中調入蕨蔴、葡萄乾、紅棗等,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12、酸奶(稠奶)米飯(裕固語稱“恩達阿姆森”、“堯熬爾德阿姆森”(西))。酸奶米飯的製作與酥油米飯大同小異,也是將蒸熟的米飯舀入碗中,待其晾溫,把酸奶(稠奶子)舀入米飯,加白糖拌勻後即可食用。甜中帶酸,舒適爽口,敗火健胃。有時也可把酸奶澆入面片裡食用。

13、酥油煎餅(裕固語稱“亞孜瑪克”)。酥油煎餅是裕固族招待貴客的一道傳統麵食,也是深受裕固人喜愛的節慶食品。其製作方法如下:先將面和成稀糊狀,然後生火架一口鍋,以平底鍋為宜。待火旺鍋紅,用羊油擦拭鍋底,倒入適量清油,舀一勺麵漿入鍋,用溫火煎制而成薄而均勻的圓餅。煎餅靠的是技術和經驗,稍不留神就容易煎焦或厚薄不均或有窟窿。根據前來客人的食量煎足夠的薄餅後,一張張鋪疊在盤中上炕桌。接著把火撥旺煉酥油,金黃透亮的熟酥油盛入碗中上桌後,主婦再配一碗白糖倒入酥油中攪勻。隨後,由主婦或客人自己動手將酥油糖均勻的塗抹在餅上捲起來,即可享用。酥油煎餅也可送人,一疊煎餅,扣上一碗酥油糖,是上好的饋贈禮品。

14、酥油攪團(裕固語稱“赫日俄馬什”)。酥油攪團的製作較為特別:先將四五斤酥油倒入鍋內煉化,然後把用熱水和好的麵糰放入酥油鍋中炸,調入蕨麻、葡萄乾,用勺子一直攪動,直至酥油全部融入面中,炸熟後取出盛在盤子

裡,灑上白糖,即可食用。也可送給客人帶回去與家人分享,其味鮮美可口。

15、糌粑(裕固語稱“塔勒幹”)。糌粑是裕固人獨特的風味食品。其做法、吃法都比較獨特:先熬一鍋奶茶,然後趁熱盛碗調入酥油、炒麵、曲拉、白糖,待酥油融化就用洗淨的手慢慢攪拌,酥油和炒麵拌勻時,用手捏成團,和著茶一塊吃,這就是糌粑。吃後趕遠路或乾重活,一天不吃不喝,也不會飢渴,特別適合遊牧生活。

16、燒殼子(裕固語稱“波爾薩克”)。燒殼子也是裕固族款待客人的主食之一。其製作方法是:先和麵,加酸奶發酵,放上適量的鹼。然後在帳篷前或門前把一堆幹羊糞點燃,燒至不冒煙時,將面擀成和燒鍋一般大小的圓餅狀,放入鍋內,蓋緊蓋子,把燒鍋埋入羊糞火堆中。燒鍋四面受熱,炙烤均勻,烤得又黃又脆,這就是燒殼子。吃的時候,用刀切成小塊,可單獨吃,也可喝酥油炒麵茶的時候蘸著奶茶吃,也可出遠門時帶上作為乾糧,可留存3—5天。如果要招待客人或逢喜慶節日,主婦可以提前幾天做好“燒殼子”,作為席間主食。


17、燒巴股(裕固語稱“保爾薩克”)。燒巴股是一種製作方便的乾糧,深得裕固人的喜愛。實際上是將做晚飯(揪片子)時剩下的麵糰揉成一個麵餅,中間戳一個孔,直接埋入無煙柴灰裡燒。約10來分鐘後掏出來翻個面繼續燒,燒熟後取出來,拍打著吹乾淨炭灰,往眼裡穿上繩子,以備第二天放牧時充飢。可揣在懷裡,也可系在腰帶上。

18、羊肉小米飯(裕固語稱“那楞阿姆森”)。羊肉小米飯烹製簡單,味香可口。先把淘洗乾淨的小米下鍋煮,待水快乾時,把羊肉切成丁狀放入,調入適量食鹽、花椒粉、蔥花。羊肉熟後,用勺子把小米飯和羊肉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19、十二羊份子(裕固語稱“哈爾宛勾爾麥切”(東)、“烏扎”(西))。羊份子就是把羊按傳統禮儀要求順關節卸成十二份子,分別敬獻給不同身份、輩份的來賓和親友。婚禮宴席、日常生活重要場合、逢年過節、請活佛唸經等,都要敬獻不同的羊份子。而熟練地卸殺羊份子,也是草原男子漢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20、鎖陽餅子 將風乾的鎖陽浸泡鬆軟後搗碎弄稀,然後和在面裡面,通常做成油炸餅子。酥軟香甜、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難得的滋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