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提出離職後,他好像變了個人: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與情商

我在參加工作第三年的時候,曾經歷過一次“鬧劇”:

公司裡的一位中層領導,因為他平日裡總是一副微笑的模樣,待人接物總是很有禮貌,表現的非常有涵養,而且有時還會冒出幾句玩笑,沒有一點領導的架子,所以我們都更願意叫他董哥,而不是“董經理”。

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他提出了離職,這意味著他再工作一個月,就要離開我們,去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了。

開始的時候,我們甚至有點小難過,因為像董哥這麼好的領導,以後再能不能遇到很難說,更重要的是,我們感覺少了某種精神上的寄託。

儘管那時候我們賺的錢不多,但還是輪流請董哥吃飯,以表示我們對董哥的不捨和祝福。

然而半個月之後,董哥突然就像換了個人一樣,開始瘋狂的和我們說老闆的不好,公司有哪些弊端,並且還和我們說他的新公司有多棒,福利待遇有多麼多麼好。

此時,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董哥是想帶人走,但是說實話,我們當時做的也不錯,根本就沒有離開的打算,而且就連董哥曾經的幾個下屬,也沒有跟著走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觸怒了他,他開始明顯的懈怠工作,有時索性什麼都不做,就坐在我們辦公室,講公司和老闆的壞話,有點也說,沒的也說。

看到董哥像變了個人似的,我們也沒人搭理他,就戴上耳機忙自己的工作,再後來,他開始想盡辦法佔公司的便宜,能順的就往家順,帶不走的就破壞。

最後,董哥就這樣走了,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送送他,甚至沒有人上前和他說句話,他經營了兩年的人設,在離職前最後的半個月裡,轟然崩塌。

為什麼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和這個環境不再有關係了,而一個人對待與自己無關事物的方式,最能從中看到這個人的態度和立場。

既然是離職,那一定是因為什麼原因,不想繼續在這裡工作下去了,也許是因為公司的緣故,亦或許是因為自身的某些因素。

當人和企業在契約上解除關係的一瞬間,難免會有一種得到解脫和迴歸自我的感覺,一想到自己今後不在這裡工作,心中立馬浮現出自己曾經的種種遭遇,恨不得咬牙切齒也要把這股怒火發洩出來。

像董哥這樣的人,我在職場裡見過很多,而且有些人的行為甚至比董哥更甚,砸公司的玻璃、走之前痛罵領導、順走公司財物等等。

然而發洩完情緒過後,你可能覺得很爽,可身邊的人也因此看清了你最醜惡、最Low的一面,他們認清了你的格局,而你也永久的沉睡在了他們的黑名單裡。

如果想要在離職中看清楚一個人,其實非常簡單,你只要在四個方面觀察他,就可以了:

01.從對待工作的態度,看離職者是否有責任感

對於一位成熟的職場人來說,內心都會有一種共識,那就是:

工作不是做給別人的,而是做給自己的。

參加工作這麼多年,每次離職前,我都會把能做的工作做好,所有的交接都以最清晰的方式,移交給交接人,絕對不會留下任何爛攤子。

這份責任感不是企業給的,更不是老闆和領導給的,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這是一種自我要求,當你能夠對自己負責的時候,才能做到對別人負責。

一個有格局、有胸襟的人,絕對不會輕易的做一個“甩手掌櫃”,把清閒留給自己,把麻煩留給別人,而越是往上走,其實就越會發現,誰承擔的責任越重、越多,誰的成就往往會越高。

02.對於領導和同事,是否一如既往的尊重

對他人尊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涵養,如果連尊重都做不到,其他的一切就都免談。

我的一位前同事,自己提前三天離職,這三天裡,他不再像平時一樣主動和人打招呼,對待誰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大有一副“今後不會再有聯繫”的架勢,就在他離開公司後,我們全都把他拉黑了,理由很簡單,不尊重別人的人,沒有資格得到別人的尊重。

成年人的世界裡,尊重是一切的前提,即便一個人再優秀、再有資源,若他對誰都是一副蔑視的態度,恐怕也只是個“光桿司令”罷了。

03.從公司的福利中,最能看出人品

很多公司會在員工在職期間,提供很多小福利,比如提供一些零食,訂一些下午茶等等。

大多數離職人員面對這些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他們打心底覺得,自己既然已經提出離職了,就不好意思再享受公司的這些福利了。

當然了,對於企業而言,一點零食、一杯奶茶又能算什麼呢?只要你人還在這個辦公室,就是我們的一員,就仍然可以享受這些福利。

然而有些離職者卻不這麼認為他,他們覺得,這些福利多享受一天是一天,反正是免費的,不要白不要。

我見過離職前往口袋裡大把裝零食的,也見過偷偷把同事的筆和本都帶走的,這已經不僅僅是格局的問題了,在我看來,這已經能夠看出人品了。

東西雖小,但影射的事情卻很大,一點小零食就能看出品性的人,最好還是遠離吧。

04.離職方式,盡顯一個人的格局與情商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而言,離職並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如果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當然是要積極追求的。

中國自古就有這麼一個詞,叫做“好聚好散”,那些高情商和有格局的人,他們在離職的時候,通常都會很好的踐行這個原則。

因為他們十分清楚,人在職場,說不定誰會崛起,說不定哪天會需要誰,離職時別把關係鬧僵,以後大家還能保持聯繫,這才是最重要的。

可偏偏有一些人,總是要“鬧”離職,殊不知,你鬧的不是別人,你是在鬧自己的前途。

為了逞一時之快,為了發洩所謂的不滿,最後鬧的其他人也不得安寧,這樣的人除了給別人提供笑料之外,恐怕也再難堪大用。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有一句話我至今印象深刻:

怎樣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格局?回答是,看這件事是不是和他有關係,有關係時馬馬虎虎,沒關係時甩手不幹,這樣的人基本不存在格局。

離職為什麼能暴露人的格局,就是因為從“沒關係”的立場中,看出了一個人的態度。

職場的路很長,我們要修煉的內容也很多,離職只是一種對格局的考驗,而格局真正的成長,其實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