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亞洲科幻怎麼“出圈”?印度“雨果獎”得主:用英文寫

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馬來西亞的科幻發展非常緩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語言不通帶來的阻礙。”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的圓桌會議上,馬來西亞出版社高級編輯吳淑儀無奈坦言。會上,來自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的多位科幻界大咖共議亞洲科幻的未來。

談現狀

用英文寫作解決語言阻礙,亞洲科幻在不斷髮展

吳淑儀表示,目前馬來西亞科幻文學規模在整個世界的佔比非常小,因為馬來文使用者和了解馬來文化的人都不多。為了改變這一點,現在越來越多作家用英文進行寫作,出版社也非常努力的去尋找科幻人才。

語言帶來的障礙,在印度科幻文學界得到了較好解決。“雨果獎”得主、印度科幻奇幻作家米米·蒙達爾表示,過去的20年以來,很多印度作者,尤其是科幻作者,是用英文而不是印度語或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來寫作,並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受眾,現在,印度科幻發展很迅速。“我現在住在美國,為了讓美國讀者更好了解印度的文化,我也會調整寫作方式去適應他們的口味。”她說。

而在日本科幻作家協會主席林讓治看來,日本科幻已延伸到多個領域。在日本,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的發展幾乎同時在進行,很多漫畫、遊戲也是以科幻為題材。在年輕人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日本科幻會迎來新一輪發展。

韓國科幻作家尹汝敬認為,和中國相似,韓國科幻圖書市場不斷增長,受眾人群規模也在不斷增大。

談未來

利用亞洲科幻協會,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談及2017年成立的亞洲科幻協會,嘉賓們都認為,這對亞洲科幻的發展意義重大。

“雖然我個人本質上是個悲觀主義者,但對於協會的建立,我持樂觀態度。”吳淑儀認為,這意味著亞洲建立起了屬於科幻的社區,愛好者們對未來科幻世界的希望也有了抒發的地方。

在尹汝敬看來,和科幻核心地帶西方相比,亞洲科幻的起點比較晚。但她同時也認為,雖然起點晚,但亞洲無需走西方的老路,而是應該去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這樣一來,具有獨特性的語言寫成的作品,其實同樣能獲得很多人的喜愛。”林讓治表示,利用亞洲科幻協會這樣一個平臺,亞洲的非英文作品能有機會被更多人知曉,吸引更多受眾。

米米·蒙達爾建議,為了更好發展,亞洲科幻需打造可持續產業鏈。“今後,應該鼓勵各地出版社互相交流,亞洲自己的科幻文學作品,我們要掌握好版權,不僅本土科幻影視行業的發展,而非引進外國作品。”她認為,這才是一個可持續的科幻產業生態。

“亞洲文化的元素可以相互結合,寫出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這個故事應該是亞洲的故事。”吳淑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