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流量困局下,這家金融機構的業績卻靠“分銷模式”低調起飛了


日前,工信部發布第二批侵害用戶權益APP的名單,作為唯一一家金融類APP的飛貸格外引人注目。


就飛貸存在問題而言,其涉及“不給權限不讓用”、用戶信息過度收集、用戶難以註銷信息等。對此,工信部責令要求,在2020年1月17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將依法依規做相關處理。


其實,除了APP的待整改問題,飛貸更引人注意的是最近獨特獲客模式,至少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飛貸憑藉它實現了規模的迅速擴張。


如今,各家互金機構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獲客焦慮,不管是以往的“用戶裂變”還是近期火爆的“私域流量池”,最核心的就是用戶的增長和留存。


就結果導向而言,飛貸在2019年的信貸規模已實現飛快增長,這得益於其在獲客能力上的突破,採用的代理分銷模式更是吸收了手握眾多客戶資源的原互金從業者。


憑藉代理人模式,飛貸今年玩嗨了


2019年8月,新流財經發表文章《中興飛貸變形記》顯示,採用代理人模式的飛貸to C信貸業務的月放款量在3億元左右,信貸額度最高在30萬元,而截至2019年5月底,飛貸與金融機構累計放款已超400億元。


不過,僅僅不到半年時間,上述飛貸信貸業務的月放款額實現了成倍增長。


據接近飛貸的人士表示,目前飛貸信貸授信額度最高提高到了50萬元,件均在6萬左右,屬於中大額度,一個月放款能達到7、8億元,其單日申請量最高接近4萬件。


此外,飛貸的合作機構進一步擴充,銀行機構目前有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及南京銀行等,信託機構包括華潤信託、外貿信託、平安信託及雲南信託等,而中國人民保險也位列其中。


實際上,回顧飛貸前兩年相對沉寂的線上業務,今年的表現稱得上“驚豔”兩字。再加上整個市場面臨不斷趨緊的監管態勢,其增長的勢頭更是反襯出其在行業裡的“一枝獨秀”。


這裡不得不提及飛貸的主要獲客方式——代理人模式,也就是線下分銷,目前飛貸採用的是三級分潤模式(自己、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分銷城市已超過300座。


所謂的三級分潤,如下圖所示:


截圖來自網絡公開信息


由於返佣金額可觀,飛貸短期內就吸引來了龐大的線下分銷人群。據2019年初中視網報道,自2018年飛貸開啟代理人模式起,僅截至2019年1月,飛貸共招募12名超級代理,其下又共招募三萬三千多名代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飛貸之所以能夠飛速搭建上述運營團隊模式,離不開互金行業整頓和從業者的客戶資源積累。


踩準時點,原互金從業者變成獲客利器


自2019年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聯合P2P網貸風險專線整治工作小組發佈“175號文”之後,部分業內人士基本認為P2P行業前路渺茫。


文件要求“堅持機構以退出為主,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力度。”“並且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不過,從各省近期逐步公佈的P2P備案情況以及網貸機構轉型小貸公司的指導意見來看,顯而易見,P2P的轉型路徑並不好走。


但與此同時,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顯。2019年以來,停業網貸機構已經超過1200家。而相較於網貸機構巔峰時期的7700多家,目前的這一數字在400左右,整個行業縮水近95成。


換句話說,在過往的兩三年裡,整個P2P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也隨即迅速縮水。


“在金融行業、互聯網領域,大多數機構的職位優化都非常雷同,某些是整個部門被優化,某些是整層辦公樓的人被優化,甚至還有的是某地方某區域的分公司整體被優化”,有互金行業從業者表示,如今大量從業者面臨不得不轉型或轉行的問題。


“飛貸以前主要依靠線上獲客,現在它通過分銷模式,把大量的線下業務員變成了分銷合夥人,從而令它的獲客能力大大提高。”一位接近飛貸的人士表示。


這種推客方式可以說是“恰逢好時節”,今年有很多P2P、小貸從業人員離開了原有崗位,但他們手上仍然掌握著大量的貸款客戶資源,所以分銷合夥人或代理人模式就是很好的變現方式。


獲客成本越來越貴,須不斷開拓新渠道


不得不說,飛貸憑藉適時拓展新的運營合作模式實現了業績增長,但運營的方式還有直貸模式、渠道准入等,受限於重資產運營以及平臺機構對商戶或代理商管理的失效,早期線下運營模式一度被平臺機構所放棄。


此外,也由於2017年底出臺的“現金貸新規”叫停了原本允許代理商在每筆借款中向客戶另外收取費用,從而倒逼平臺公司對代理商營銷費用的增加,平臺不得不承擔這一必要的合規成本。


然而,飛貸的分銷模式以低門檻准入並且以較高返佣金額的方式,儘可能地減少了前期運營支出,從而繞開了重資產運營的陷阱,以目前的結果來看,是一次較為成功的運營嘗試。


事實上,高昂的線上獲客成本早已倒逼企業加速尋求新的獲客渠道,除了飛貸的分銷模式之外,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都在不斷加碼嘗試線下佈局。


目前的主流互金公司針對下沉市場的獲客手段多種多樣,如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已開始租小卡車(車身貼著廣告及二維碼信息)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以往農村牆面的藥類廣告已變成了互金公司的貸款廣告、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縣城的超市液晶屏和網吧中的臺式電腦等也已成為各家現金貸的戰場。


飛貸代理模式仍難以擺脫質疑之聲


當然,飛貸並不是第一個採用分銷模式的機構,此前曾大打分銷牌的奢瑞小黑裙相信市場並不陌生,如今的奢瑞小黑裙可以說是銷聲匿跡了。


而飛貸代理模式和奢瑞小黑裙的分銷體系屬於同一種類,包括自身、一級代理和二級代理在內的營銷體系已屬於三級分銷,存在法律風險,甚至可能涉及傳銷。


此外,原P2P從業者將原公司客戶資源遷入飛貸也同樣存在不少爭議。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公司的客戶資源屬於公司的商業秘密,是受法律保護的。”業務員擅自把公司的客戶資源帶走或洩露,是侵犯公司商業秘密的行為,是違法的。如果情節嚴重,甚至可能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承擔刑事責任。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同時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不過,市場認為,由於過去兩年內P2P公司主體大幅縮水,很多原P2P從業者的老東家或許已經不存在,對於這部分人員而言,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不大。但如果原公司主體還在正常經營中,那麼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不可忽視。


在進一步而言,資料洩露、個人信息買賣問題、公司內部操作風險、業務合規風險都存在不少爭議,這也可能是到目前為止鮮有機構嘗試上述模式的原因。


招聯金融日放款超6億 | 揭秘微粒貸、花唄都在合作的代理商 | 招聯消金讓城商行幫忙獲客 | 貸款利率統一明碼標價 | 小微金融破冰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