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知否:“可愛”男人盛紘與愛笑女孩一樣,運氣不差,明蘭也沾光!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完結了。原著的有些劇情被刪減了,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程度的偏向。

大家對電視劇裡的盛紘,如何看呢?

是罵他“眼瞎”呢?還是誇他“搞笑可愛”呢?還是鄙視他“自私涼薄”呢?這些毛病他都有。

演員劉鈞在編劇改編過的劇本上完成的很好,只要有他的場景,他的一些眼神、動作都能體現人物性格,吸引眼球。

可是電視劇裡的盛紘比書裡的盛紘“傻”了一些,書裡的盛紘更聰明,更圓滑,甚至更可愛。

覺得盛紘“自私涼薄”的朋友,可能沒有耐心看完。

可是他的“自私涼薄”難道僅僅是為了他自己?不是為了這個家族?不是為了子孫後代嗎?

拿顧廷燁和沈國舅那批將領來說。

書裡,顧廷燁和沈國舅那批將領一起為皇帝流血奮鬥,皇帝登基後,顧廷燁為啥融入京城更方便?

因為他是顧家子,他的修養、學識、和京城原有關係的融入都是來自於父親的家族。

而其他人,沈國舅、段將軍、耿將軍、鍾將軍、劉將軍更早的為皇帝效力,卻被京城人視為暴發戶,鄉下來的,為何?

他們確實家族底蘊不夠啊。

拿沈國舅那一家子來說。

沈皇后抬舉妾室,不成體統,所有人都恥笑。沈國舅寵妾滅妻,得罪了權臣。小沈氏告嫂嫂,作為京城楷模的鄭大夫人的狀,得罪了所有京城的官眷。

這就是他們自身修養和家族底蘊不夠。誰讓她們是跟著皇帝雞犬升天的呢。

英國公的張大娘子嫁沈國舅,都覺得張大娘子虧了。

盛家的明蘭嫁顧廷燁,顧廷燁曾經那麼浪蕩,大家都說明蘭高攀了。(不要說,顧廷燁不浪蕩,有曼娘這個賤籍的外室就夠浪蕩了。梁晗找的未婚先孕的春舸小娘,都是他大嫂遠房親戚家的庶女,不管家境如何,肯定不是賤籍啊。)

這還不是因為英國公比盛家勢大,家族強盛。

也有人會說,顧廷燁是靠自己。這話,也挺自私涼薄的。好都是他自己的,不好都是別人逼他的。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明盛紘的自私涼薄,某一方面也是為了子孫後代,而不僅僅是沽名釣譽。

他六品官的時候,華蘭嫁忠勤伯爵府是高攀,他除了給與豐厚的嫁妝,能為女兒做什麼呢?

他五品官的時候,還能和忠勤伯說說華蘭受委屈的事,希望袁伯爺管束老妻。

他四品官的時候,長柏也出仕了,都不用他們費口舌了,忠勤伯家裡鬧起來,袁伯爺自己就會想到兒媳父兄得力,不好得罪。

家中人得到的無形資產也是豐富的。

看完書,你會發現,盛家能崛起還真多虧了盛紘。他有很多“可愛”的優點:

1,長的帥

書裡寫華蘭“明媚秀美,眉宇間英氣勃勃”,漂亮吧,像盛紘。

而且,當初他去王家求親,王老太爺根本沒有看上他,是王老太太對他“一見傾心”,才說盡好話,把王大娘子嫁給了他。

可見,盛紘的外表多麼加分,深受婦女的喜愛。

外貌有時真的是第一眼印象。

2,由聯姻看遠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華蘭

當初盛紘還在登州當六品官的時候,向華蘭求親的人家,有令國公府第5子、忠勤伯嫡次子袁文紹、同僚邱大人的兒子。

令國公家風不正、貪圖嫁妝,排除;袁文紹勳貴世家也不是很滿意,畢竟高門大戶,他們說不上話;邱家挺好,門當戶對,知根知底。

可最終選擇了袁文紹,為啥?

因為當時三王、四王已經開始奪嫡了,邱大人是三王的講經師傅,妥妥的三王黨。

盛紘不願意摻和到奪嫡事件裡,乾脆選了袁文紹,還要把厲害關係掰碎了告知王大娘子。

後來,八王爺登基,前面那些王爺的心腹屬臣是何下場,可想而知。

長柏

長柏媳婦海氏出自名門世家海家,可海家家規“男子40歲無子方可納妾”讓海家女不好嫁。

王大娘子就反感這條家規,畢竟是給兒子納妾,越多越好,老公當然不一樣了。

盛紘就堵了回去,要不是這樣,也輪不上長柏。他當時是不是想著:沒人娶好啊,我兒子可以娶。

長楓

長楓媳婦柳氏出自名門望族柳家,因前未婚夫品性不端而取消了婚事,但她年紀拖大了。

柳大人和盛紘一說,盛紘馬上意識到,這是件好事啊,沒人娶,我兒子也可以娶。

而且他還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配合柳家、蔣家做戲解除婚約,請盛老太太出山,親去柳家提親,寧可自家面子吃虧,也要全了柳家的臉面。

3, 會做人,會說話

盛紘會時常召集幾個新來的年輕同僚增進一下感情,培養自己的勢力。

他會給一些親朋故舊的學子提供進京趕考的住所,這也是在培養勢力。

文炎敬不就是他看中的學子嗎?

文炎敬與如蘭的事情暴露以後,兩人如同苦命鴛鴦一般向盛紘和王大娘子吐露自己的深情,“感動”了盛紘夫妻,才有兩人的婚事。

王大娘子聽的熱淚盈眶,盛紘也是眼眶溼潤。

明蘭覺得,王大娘子是真的感動了。

而盛紘呢,不過是給個臺階,大家一起下算了,還勉勵了文炎敬仕途學業一番。

當世人知道盛家要把嫡女嫁文炎敬,庶女嫁顧廷燁時,都不敢相信。

當上司問起,盛紘回答:“慚愧慚愧,卑職食言在先,負疚文氏良多,早有重締婚約之意,不過是不負聖人之言罷了。”

看看多會說話,文官們都感動了,都狠狠誇讚盛紘的“風骨”,名利雙收啊。誰知道,盛紘曾有段時間特別噁心文炎敬,心裡苦啊。

4, 左右逢源

盛紘這個人,和什麼人都能相交。

對官階比他大的齊國公府的齊大人(齊衡他爹),他和人家能相談盛歡。

齊大人是王老太爺的粉絲,他就和人家一起回憶岳父的音容笑貌。

對著沒出仕的顧家五老太爺,他也能與人家“一見如故”。

五老太爺說自己沒考中科舉,盛紘接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何以成敗論英雄,興許是主考官不喜歡您的文風”,然後列舉科舉不順的文豪來佐證。說著說著,說到子女教育,他能把五老太爺說的自卑起來。

其實,盛紘也自卑。

他想起年輕時,被亡父的朋友們帶著到處拜訪認人的時候,就羨慕那些世家勳貴,那時他就在想,盛家有沒有那一日。

他想著王家那幾個舅子,才學不出眾,卻能憑著祖蔭和皇帝的顧念,穩穩當當的做官,他也很羨慕。

說電視劇裡的盛紘有些“傻”,是因為他做啥,都需要別人提點。

長柏中舉,齊衡落榜,王大娘子要大肆慶祝,要盛老太太提醒不要這麼做。書裡是盛紘阻止的。

因長楓說錯話,被皇帝盤問,想起明蘭說要做純臣,以此解圍。書裡開篇,盛紘為華蘭選婿,已經預示著他不會摻和到奪嫡裡。

書裡,明蘭是穿越女,不敢“太聰明”,“做純臣”是莊先生對學生們的告誡。

書裡,盛紘確實打過明蘭,在盛老太太被毒害那裡。因為當時明蘭鄙視他,(在這件事上他確實應該鄙視),但他可沒說過,“我想打就打”這種肆無忌憚的話。

這些改動都能理解,畢竟是“明蘭傳”,不是“盛紘傳”嘛,要凸顯盛老太太的睿智和明蘭的苦逼。

可是這就有另一方面的疑問。有朋友曾經說,以後要是顧廷燁不再愛明蘭了,無人給明蘭撐腰了,盛紘肯定不會出頭的,不像英國公。

那是沒看到書裡盛紘對明蘭的好。

就不提他對明蘭小時候的關照了。(自孔嬤嬤來後,盛紘對墨蘭的偏心就不那麼過分了。)

只說,明蘭出嫁前後。

他替明蘭向王大娘子討要嫡女匹配的嫁妝;他告誡王大娘子不要與小秦氏走太近;他與顧家五老太爺套近乎有什麼利益可圖呢,與明蘭也有關係吧;在顧府被攻打之後,他也在解開全城戒嚴後,第一時間趕來慰問。

他心疼明蘭,還說,早知道就嫁給文人了。(當然,這是馬後炮,顧廷燁求親那會,他很開心。)

明蘭看著兩鬢斑白的盛老爹,全不記恨了。(應該是隻記恨盛老太太被毒害這事。這事之前,明蘭都覺得盛老爹不是好兒子,不是好老公,但還是好父親。)

盛紘能替華蘭出頭,也會給明蘭出頭的。再說,還有長柏呢。只要盛家不倒!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忽視很多好劇,我會持續分享經典影視劇。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