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初秋,一杯青茶潤秋燥

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氣候開始乾燥,容易令人口乾舌燥、嘴唇皸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其色澤青褐,沖泡後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的美稱。

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最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是以茶樹品種而分,如鐵觀音、奇蘭、梅佔、水仙、桃仁、毛蟹等。用100℃沸水沖泡片刻,將茶壺裡的茶水倒入茶杯,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除此之外,烏龍茶還能提高能量代謝。日本科學家曾對紅茶、綠茶、烏龍茶進行基礎代謝功能的測試。結果發現,在水質不變、喝同樣300 毫升茶水的情況下,紅茶1 小時能提高20 千焦的代謝,綠茶能提高16 千焦的代謝,而烏龍茶最多,能提高36 千焦的代謝,且烏龍茶的功效可延續5 個小時。所以喝一杯烏龍茶就相當於快走15 分鐘或上下樓梯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