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藝術類--隋唐五代--《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為唐代詩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共二十五字(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詩概括了王屋山高聳峻拔之勢和源遠流長之水,又通過讚頌司馬承禎的作品,抒發了作者對其仰慕之情。此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全卷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詩風。全貼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雲:“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建國後獻給國家。1958 年此帖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清安岐《墨緣匯觀》、內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創作緣由(臆說):李白於開元十二年(724 年)出蜀遊三峽,至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得到司馬承禎讚賞。後唐玄宗命司馬承禎王屋山建立道觀,並題寫匾額。而司馬承禎不僅道術精深,而且詩、書、畫皆有極高造詣,擅長山水畫。天寶三年(744 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並來此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臺觀後,方知司馬承禎已經仙逝。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故有感而書《上陽臺帖》。

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另郭沫若考證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有 “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 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醒酒藥此書籍可以分享給各位書籍愛好者傳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