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儒林外史》記載的古村,湧現26名進士“進士村”實至名歸

大濟進士村位於松源鎮,距縣城2.5公里,山清水秀,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陸續湧現出26名進士,被譽為“

歷史上的進士村”。

遺存金街、古道、古地道、盧福神廟、吳氏宗祠、木拱廊屋橋、明清民居建築等諸多古蹟文物。

想不到這方土地竟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屢次提到的“進士村”。

紀念扁鵲的盧福神廟,興建於元朝初年,迄今已近700年的歷史。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大濟的盧福神廟會更是熱鬧非凡。

這座古廟,幾百年來,求醫仰聖者絡繹不絕,車水馬龍,香火十分旺盛。

有意思的是盧福神廟裡的處方把“驕恣不論地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陰陽並髒氣不定、

形羸不能服藥、

信巫不信醫”定義為六大不治之症,卻很有現實意義

盧福神廟正廳的下方,搭建有一個較為寬敞的戲臺。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戲劇在這兒演出過

神廟後面…

“雙門橋”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廊橋。

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拱廊屋橋,兩頭出口如兩扇門朝外洞開,成牌坊式結構。原名臨清橋,因1024年和1034年,

該村吳榖、吳轂兄弟倆先後進士及第,謂“雙門進士”,衣錦還鄉,在臨清橋上建護坊,稱“雙桂連坊”,

橋名始稱“雙門橋”。這是全國最古老的木拱廊屋橋,

錄取通知書

古匾

牌樓式的大門

吳氏大家族,從宋朝至明代,陸續出現了26位進士,

“務本堂”古匾,“務本”二字意為君子做自己的本職工作,

經典之箴……

“吳氏先祠”裡有26位進士畫像及他們的具體介紹

且來看看幾位:吳行可——北宋熙寧九年進士……為人光明磊落,絕無稜角之私,耿介拔俗,瀟灑出塵;

吳適——北宋大官三年已醜進士……為官清正廉潔,不徇私情……

……

歷史的烙印無處不在

祠後面……

祠後面的千年古樟

古樟樹腹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空洞,可以同時容納7個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