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密織“天羅地網”打贏防控戰“疫”

掌上濟寧訊(記者 王雁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我們必須挺身而出,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佈防線、守陣地,堅決打贏這場戰‘疫’。”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綜合科科長孟憲石說這話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作為市直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第15分隊的隊長,2月3日,孟憲石帶領來自市直11個單位的15位隊員,進駐到了阜橋街道津浦街社區。

津浦街社區有2200餘戶、近8000名居民,轄區內不僅有火車站、汽車城、日用雜品市場等人員密集地,又緊鄰人民醫院,疫情防控難度之大、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們不畏艱險,英勇向前。為搞好社區防控,先鋒隊步步為營。每天上午,都要與社區進行詳細溝通,瞭解防控新情況,分析研判每天工作重點,走訪摸排,引導勸說居民不串門、不集會、不聚餐,勸阻居民打牌、下棋等集體活動。先鋒隊印發疫情防控情況統計表,卡點值守情況、發熱病人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等,全都詳細準確地記錄在案;細化出入登記表,詳細記錄外出時間、去向、體溫等信息,併合理調整卡點佈置,搭建帳篷、設置圍欄、張貼防控通知、簽署居民承諾書、發放防控明白紙,嚴格按照“一戶一證”標準發放居民和車輛出入證;在社區實行半封閉管理後,他們又對新出入證進行核查,登記編號、建立臺賬,嚴防證件造假現象。先鋒隊還引進移動公司疫情流動人員數據統計系統,科學統計社區進出人流和活動軌跡,為打贏這場戰“疫”,佈下了“天羅地網”。

為守好陣地,築牢每一道防線,孟憲石一馬當先,率先垂範,堅持第一個到值守卡點,最後一個離開,每天都要在社區值守10多個小時。“津浦街社區8個卡點之間距離比較遠。除了重點值守任務最重的金水灣卡點外,每天還要4次騎車到社區其它各卡點巡查,看看值守情況,瞭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掌握分隊防控工作情況,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心裡才算踏實。”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這成了孟憲石每天的必修課。在他的帶動下,先鋒隊15位隊員每天出勤率100%。在戰“疫”一線,兩名同志積極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來自濟寧廣播電視臺的崔相遊,由於妻子也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兩歲的孩子只能由老人照料。 “工作不等人,時間不等人,只能舍小家、顧大家,只有把疫情戰退了,家人才能安心放心幸福快樂。”崔相遊說。分隊裡夫妻雙方都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還有侯海林和張蔚。

何飛飛、陳帥、劉娟是分隊的3名女同志,積極參與一線防疫工作,再苦再累不喊退。李偉、郭敦峰是分隊裡兩位50多歲的老大哥,他們不但不要求照顧,還主動承擔一些細微工作,每天早早來到值守點,工作嚴謹細緻、幹勁十足,在大雪天氣,兩人還到值守點掃雪,為社區居民出行掃清障礙。得知社區缺乏消毒液,張振國主動聯繫購買了150公斤84消毒液。先鋒隊還向津浦街社區捐贈了10公斤的消毒酒精,以及口罩、食用油、大米、方便麵等一大宗居民生活物資,為社區居民解了燃眉之急。

在這片沒有硝煙的陣地上,黨員先鋒隊第15分隊的隊員們就是衝鋒陷陣的戰士,他們的艱辛付出,居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關愛在行動上。社區出入高峰主要是在上午,隊員們忙得有時連口熱水都顧不上喝,金水灣小區的李阿姨每天為卡點隊員送熱水;看中午值守隊員靠泡麵充飢,順河街小區高大媽做好熱乎飯菜,送到隊員們面前,還非要看著大家吃下才離開;擔心女隊員被凍傷,津浦南街的宋阿姨加班加點織了棉線手套,還送來了暖寶寶。元宵節那天,居民還送來了熱騰騰的湯圓。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 津浦街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趙建國不僅對先鋒隊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對取得這場勝利更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