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二戰蘇聯經典的T54坦克,是“神車”還是“廢鐵”?答案在這!

提起坦克大家或許都能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雙方的坦克大戰,雙方讓坦克的發展在4年之內得到了跨越式的進步。二戰後期,蘇聯方面推出了兩款跨世紀的坦克,一款是擁有良好防彈外形性能優秀的IS-3坦克,一款則就是至今為止產量最大的坦克——T54,該款坦克至今產量約10萬輛,還不包括其在各國衍生出的各種改裝型,而二戰著名坦克T34的各種改型的產量為5萬輛。但是其實戰中的表現卻不盡人意,那麼這輛坦克到底是“神車”還是“廢鐵”呢?

要說T54就不得不提其前過渡型號——T44。在二戰後期,蘇聯軍隊T34坦克在面對德軍的虎式、黑豹坦克時已經無力抵抗,雖然後期T34加裝了100mm的主炮使其威力大增但其防護能力已無法再有更高的提升。於是蘇聯軍隊在1943年末開始研製生產一款新型坦克,該坦克擁有更大的加厚裝甲並能夠加裝達122mm的主炮,但其車身主體設計仍然保持原T34的一些特點。該塔克於1944年投入量產,因為作為過渡型號所以蘇軍僅裝備了不到兩萬輛,所以T44這輛坦克對戰爭進程並沒有太大影響。

由於T44坦克並沒有達到蘇聯軍方的要求,所以在1945年3月份推出了第一輛T54的原型車,該型坦克作為一輛承上啟下的坦克,在整體設計上與T34的差別就很大了。首先其採用的卵圓形炮塔,這樣的炮塔設置可以賦予炮塔防護更大的傾斜裝甲,這一點也體現在同時期的IS-3坦克之上。而在裝甲方面通過先進的車身設計使其100mm的裝甲等效防護能力可達到200mm要比虎王坦克的裝甲要好;而在機動性方面其重量僅有40噸,最大速度能達到55km/h。這款性能優良的坦克經過各種改進之後在1947年開始量產。

T54作為一款中型坦克卻能夠在各項數據上比肩甚至超越同時代的重型坦克,其定位既不是二戰時期的坦克也不是一款現代的主戰坦克,而是作為一款承上啟下的車型其設計合理、操作簡易、成本價格合適,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歡迎,曾出口到了亞非拉的許多國家中,其能夠擔任局部戰爭的作戰任務,作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陸軍主力裝備基礎。這或許也是其產量如此之大的一個原因。

但是該坦克在戰場上的負面表現確實要比其光輝戰績要多得多。其在中東戰爭時期面對以色列並不算得上先進的英美坦克,其損失數是其一倍有餘;越南戰爭中,北越所裝備的T54多數被南越軍隊所裝備的二戰中並不有名美軍M41坦克摧毀;而在海灣戰爭中面對美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更是毫無還手之力,經常在兩公里外被就被美軍的坦克從正面擊穿,甚至有的坦克會被美軍的步兵裝甲車的機關炮摧毀。這些實戰中的糟糕表現實在讓之前蘇制裝備在國際上的名聲丟得一乾二淨。

所以這倆坦克歷史上最大產量的坦克到底是“神車”亦獲只是“廢鐵”呢?筆者認為,該坦克從性能上說是沒有問題的,各項數據都在同時代中優於同類型的其它坦克,從其服役到亞非拉各國的軍隊就可以看得出來,不論是中東的沙漠還是越南叢林,其都作為這些國家的主力武器。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性能是不會受到那麼多國家的青睞的。

​而關於其實戰的表現,只能說在那個年代戰爭關鍵的還是靠人,中東國家的軍隊以及北越國家的軍隊的訓練程度並不是很高,在面對訓練度更高的以色列以及南越部隊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而到了海灣戰爭時期,T54已經明顯弱於現今的主戰坦克了。綜合來說,該坦克在二戰結束後相當一定的時間內確實算得上是好坦克,但是因為其產量等原因讓現今很多技術欠發達的國家還保有這輛坦克,而現今該坦克的性能已經遠不及其它的主戰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