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葉面施肥易犯六大錯,不改正,不僅是肥效差,還有害!

葉面肥的好處對大家來說無需贅言,尤其在作物生長後期,根系活力降低,吸肥能力下降;或在脅迫條件下,如土壤乾旱、養分有效性低,通過葉面施肥可以及時補充養分。同時,用的得當,葉面施肥可以改善農產品品質。肥是好肥,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不能很好的發揮葉面肥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葉面肥的話題,以供大家參考。

農業知識科普:當前市面上的葉面肥種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營養型葉面肥。以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養分為主,主要功能是為作物提供各種營養元素,改善作物的營養狀識,尤其是適宜於作物生長後期各種營養的補充。如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調節型葉面肥。調常型葉面肥含有調節植物生長的物質,如生長素、激素類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調控作物的生長髮育等。如含有赤黴酸、2,4-滴、縮節胺、乙烯利、蕓薹素內酯等。

複合型葉面肥。複合型葉面肥種類繁多,複合混合形式多樣,也是比較難辨真假的一類。

01

產品選擇聽信廣告,錯!

在作物生長初期,為促進其生長髮育,建議應選擇調節型葉面肥,若作物營養缺乏或生長後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應選用營養型葉面肥。

02

噴施濃度高低無所謂,錯!

有些朋友認為葉面噴肥溶液濃度越大越好,這是不正確的。在一定濃度範圍內,養分進入葉片的速度和數量,隨溶液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濃度過高容易發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營養從缺乏到過量之間的臨界範圍很窄,更應嚴格控制;含有生長調節劑的葉面肥,亦應嚴格按濃度要求進行噴施,以防調控不當造成危害。肥害跟藥害很相似,會造成作物葉片脫水、枯萎等,不同作物對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濃度要求。

建議:一般大中最元素(氮、磷、鉀、鈣、鎂、硫)使用濃度為500-600倍,微量元素鐵、錳、鋅500-1000倍,硼3000倍以上,銅、鉬6000倍以上。

03

只要“化的開”就可以噴施,錯!

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認識,只要“化得開”的肥料,就都可以作葉面肥噴施,其實不然。如揮發性很強的肥料如氨水、碳銨等,如果作葉面肥噴施,噴施後遇到高溫會對作物造成傷害,灼傷葉片,所以不能作葉面肥施用。而且很多微肥不可與農藥混合施用,酸性化肥與鹼性化肥不能混合噴用,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肥—肥、肥—藥混配混施,起到“一次噴施,多種效果”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04

任何時期都可以噴施,錯!

有些農民葉面噴肥抓不住關鍵噴施時期,因而達不到預定的效果。有的農戶認為,在植物生長髮育的任何時期、任何時間都可以實施葉面噴肥,其實也不對。

建議:葉面噴肥最好是在作物的生長轉折期進行,每次噴施時間至少間隔20天,一般來說每季作物噴施2~3次。不同植物、不同肥料葉面噴肥,適宜時期也有一定差異。水稻、玉米、小麥等禾穀類作物,宜在孕穗、揚花、灌漿期噴肥。大豆、花生、蠶豆、菜豆等豆類作物,宜在開花、結莢期噴肥。棉花宜在花鈴期噴肥。鉬肥宜在植物開花前噴施。硼肥和鋅肥則在植物初花期噴施效果最好。

05

肥料噴施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錯!

葉面施肥時,溼潤時間越長,葉片吸收養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況下保持葉片溼潤時間在30~60分鐘為宜,因此,葉面施肥最好在傍晚無風的天氣進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噴肥,會降低溶液的濃度,影響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進行葉面追肥,因為養分易被淋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若噴後3小時遇雨,待晴天時補噴一次,但濃度要適當降低。

06

噴施方法粗暴、不細緻,錯!

噴施要對準有效部位。葉面施肥要求霧滴細小,噴施均勻,尤其要注意噴灑在生長旺盛的上部葉片和葉的背面,將肥著重噴施在植物的幼葉、功能葉片背面上,因為幼葉、功能葉片新陳代謝旺盛,葉片背面的氣孔比上面多若干倍,能較快地吸收溶液中的養分從而提高養分利用率。只噴葉面不噴葉背,只噴老葉而忽略幼葉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會大大降低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