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無敵燒腦神劇,喜歡懸疑片,可以關注一下

近有不少朋友在說想看燒腦犯罪懸疑片,那今天咱們就來上一部。這部電影很久以前

曾在CCTV6放過,當時就給我留下了蠻深刻的印象。不過可能是因為大家不太習慣法國人講犯罪

故事的調調,或是難以忍受主流版本的國語配音,這部構思精巧,劇作工整且不乏一定現實思考

的佳片,至今知之者甚少—— 《複核調查》

海報上這個手上持槍,表情複雜的男人便是本片的主角理查德。他是一名警察,妻子則在醫院做

麻醉師,兩人結婚多年,育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艾米麗。一家三口相處得極為和諧,平平淡淡

的生活裡充滿了幸福。

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徹底摧毀了這個家庭——

本來理查德說好了帶女兒出去玩,結果警局那邊突然來電話,於是他讓女兒自己先在家等一會兒,

然後便動身前往警局處理工作。

父親離開後,艾米麗覺得無聊,跑出去找小夥伴玩,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她遭遇了匪徒,先是被

殘忍強暴,接著被毆打致死。

可以說《複核調查》是一部相當冷靜剋制的電影,冷色調貫穿始終,很少有代表人物視點的主觀

鏡頭,特寫更是屈指可數。或許正是出於這種風格的考量,影片並沒有直接為觀眾呈現殘忍的虐

殺場面,對於理查德失去女兒後的愧疚與悲痛也並未做煽情式處理——只用一句話交代了艾米麗

的遭遇

之後在呈現理查德的狀態時也只用了一個相當含蓄的平拍全景鏡頭——

空蕩蕩的走廊裡,他雙臂抱胸,一言不發

正是因為這樣的處理,讓整部影片始終透著一股冷峻的張力與安靜的感染力,同時也讓偶爾出現

的一次爆發更具視覺與情感上的衝擊力——比如理查德得知警方抓到嫌疑人,直接衝進警局準備

斃了對方的段落,其瘋狂的行為,扭曲的表情與之前的冷靜形成強烈反差,更加凸顯出他的悲痛、

憤怒與對女兒的愛

不過看到這可能有觀眾會感到疑惑:人都抓到了,接下來還有啥好講的?別急,真正的好戲才剛

剛開始。

嫌疑人艾克曼雖然被迅速捉拿歸案,但他究竟是不是真兇卻依然存疑——警方其實始終沒有拿到

能夠證明嫌疑人確實有罪的決定性證據

而另一個關鍵證據,嫌疑人的招供證詞,似乎也有點問題。

因為艾克曼最初是拒絕認罪的,後來經過一段漫長的審訊才承認罪行,說出了一些犯罪細節,而

負責審訊的都是男主的警察同事兼好友,並且他們在私下裡有過這樣一番對話——放心,我一定會

讓他招的;我不想給他的律師留下任何口實,要做得乾淨。

所以對於觀眾來說,此時無法找到一個確定的答案。那嫌疑人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如果他沒犯罪

真兇又是誰?這便是影片的核心懸念,也是吸引我們繼續看下去的主要動力。

而對於片中的陪審團來說——他們不像觀眾一樣擁有全知的上帝視角,只能根據有限的信息做出判

斷,最終,還是以剛好到達標準的8票,認定艾克曼有罪。

於是順理成章地,艾克曼被送進監獄,理查德也協同妻子迴歸到支離破碎的日常生活。

而就在大家都以為案件終於塵埃落定,徹底告一段落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監獄

中的艾克曼突然提筆給理查德寫信,信的大致內容如下:

儘管我體會不了失去女兒意味著什麼,但我能理解你的痛苦。我想說一個看似罪魁禍首的人可能並不

是真正的兇手,我是無辜的,相信我。我寫這封信不奢望能重審我的案件,法庭已經判決了,悲痛的

父親也一定滿意了,但作為警察的您呢?法庭永遠是正確的麼?真正的兇手可能還在附近,也許他還

會再次殺人。

簡而言之,就是艾克曼希望理查德能夠站在警察的角度繼續調查真相,還自己一個公道。不過儘管他

的言辭懇切,男主乍一看到信時仍是悲痛、憤怒的,差點把信撕掉,更不必說回信。

但之後艾克曼又陸陸續續寄來多封信,內容都與第一封類似:一方面表達自己的同情理解,一方面不

斷重申自己的無辜。同時,除了給理查德寫信,艾克曼同時還與監獄外一個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女人保

持著通信,兩人經常談到司法公正性的問題——執法的人從來不願意承認他們的錯誤。

而在這個過程中,本來沒把信當回事的理查德也偶然間發現了新的線索——在一次出外勤任務時,他通

過車上的收音機得知警方剛剛抓獲了一個專挑孩子下手的連環殺手薩利納斯,而監獄中的艾克曼則是沒

有前科的。

難道真的是錯判?我相信此時你們的疑惑肯定愈來愈深。而片中的理查德也有些動搖了。於是他決定沿

著剛發現的這條線索追查下去,來一場“複核調查”。

而隨著調查的展開,男主發現那個連環殺手薩利納斯似乎真的有問題——首先,他所犯下的三起兇案的

狀況,與艾米麗的遇害非常相似;

其次,薩利納斯在交代另一案件時提到了無關的自行車和湖泊,也與艾米麗案件吻合

更重要的是,薩利納斯有一個堂姐就住在案發現場附近,並且隨後她也向理查德證實了案發的時候薩利

納斯就在此地。

接著,男主根據薩利納斯的作案地點、作案時間畫出了他的活動軌跡圖,又發現艾米麗的死亡剛好可以

填補中間的一個空擋。

以上種種線索聚集在一起,薩利納斯在理查德心中的嫌疑越來越大。

而這時鏡頭再切到獄中,我們發現艾克曼仍舊在堅持寫信,他提到自己從信仰中獲得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提到自己每天會為理查德和他的妻子祈禱,用詞語氣甚至比之前更加平和——我告訴自己要有信心,無論

如何我是信任您的,就像我信任法庭一樣,我就寄希望於您了

相信很多人已經開始同情埃克曼。確實,無論是他的形象還是筆下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像謙謙君子;

再加上理查德找到的各種其他線索,一個含冤莫白的受害者形象就此確立。

我們的男主經過重重掙扎,最終決定要為他翻案。而這個決定,卻立即遭到了多方質疑——妻子不理解

他為什麼要幫殺害女兒的兇手開脫,一怒之下回了孃家;上司也堅決反對他重新審理此案的訴求,因為

此舉意味著之前警察的調查、法庭的判決都是錯的。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案件又有了新的突破。一個女人來到警局,說案發當天自己在案發現場附近

見過慣犯薩利納斯,並表示願意出庭作證。

於是隨著新的目擊證人的出現,警方與法院均同意重新審理艾米麗被姦殺一案。

法庭上,儘管仍無法判定薩利納斯就是兇手,但種種新線索的引入讓陪審團開始重新考量艾克曼的嫌疑。

最終,因贊成有罪的沒有達到多數,艾克曼被無罪釋放——不僅獲得20萬歐元的賠償,更在出獄後一度

成為各路電視臺爭相追捧的紅人

乍一看,本片好像講的是——帶著警察與父親雙重身份的男主摒棄私人情緒和仇怨追查真相,經過不懈

努力終於還含冤者公道的主旋律故事。這樣的故事確實就已足夠撐起一部電影,且在冤假錯案頻發的某

些國傢俱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意義。但《複核調查》要說的遠沒有這麼簡單,接下來的情節將發生兩次反

啦啦啦我是終級劇透的分割線

第一重反轉:艾克曼就是兇手。

還記得我在前文曾提過獄中的艾克曼一直在與一個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女人通信麼

後面突然冒出來的目擊證人也叫克里斯蒂娜。

沒錯,這兩個克里斯蒂娜是同一個人,並且她出庭作證就是由艾克曼一手策劃的。而除此之外,在監獄

中一直寫信的他其實同時寫了兩個不同版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寄出去版,言辭謙恭、懇切;另一個

則是他藏在身邊的真相版,邪惡且充滿挑釁姿態——她那麼年幼,那麼稚嫩,落到我手裡我也就不客氣

了。

到這為止,影片其實也可以結束了,那麼它講的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故事——罪大惡極的壞人玩弄法

庭玩弄正義,最終利用好人的善良成功脫罪,而主角竟然還不明白自己親手放走了殺女兇手,估計這麼演

的話看起來會讓人感覺極其窩火。

但是《複核調查》還設計了第二重反轉——從監獄放出來的艾克曼本來可以一走了之,但非要去理查德家

道謝(嘚瑟),結果被男主下藥迷暈,直接幹掉。

原來,通過連環殺手薩利納斯失去性功能這一隱藏細節,理查德早就知道那個殺小孩的慣犯不是兇手,他所

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要把只判了30年的艾克曼弄出來,然後親手殺掉仇人。所以從本質上說,《複核調查》

其實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

另一名嫌疑犯沒有性功能,無法完成強姦

阿契爾在他的《劇作法》一書中提到——戲劇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巧妙、含蓄的準備的藝術,是一種

幫助觀眾預測戲將向何處發展並將如何發展的藝術。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避免累贅的、造作的、明顯的、

勞而無功的後果的藝術。

而本片正是在“準備”與“後果”之間取得了一種非常和諧的平衡,它會時刻調動你猜測的慾望,同時整個故事被

講得一波三折,起承轉合十分工整,在僅有的80分鐘裡幾乎完全沒有“廢戲”,情節緊湊而極富張力。

除了整體可看性很強,影片的結尾也很有意思。如我前文提到的,如果在不同位置了結,你其實會得到三部

不同的電影——第一部極“正”,第二部極“歪”,而本片最終呈現的內容則更像是一種“中間態”:從人情方面我

們完全可以理解男主的做法,但同時也必須承認,他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

說白了,《複核調查》的背後依舊是一個關於“公刑與私刑”的問題——影視作品中的私刑復仇通常大快人心,

但從現實與歷史來看,一個允許私刑的社會必定是極度混亂的社會。而同樣,也只有“公刑”夠“公”,才有可能

懲戒罪惡,平息憤怒,安撫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