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新一輪高考改革從“新高一”開始,“3+3”模式上線,“走班制”引關注,“選科”成焦點

鐵打的教室 流水的學生

漫畫\\蘇連嬌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張理萌 實習生 羅栩清)9月開學在即,原定於2018年出臺的廣東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卻遲遲沒動靜,急壞了不少東莞學生和家長。與現行高考模式不同,此次改革主要變化為本科院校招生將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實行語文、數學、英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3+3”考試模式。高考即將改革,目前進展如何?學校和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要做好哪些準備?

變化

不分文理 高考“3+綜合”或變“3+3”

2016年3月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化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要求。此次高考改革較現行高考模式有較大區別,根據《意見》,新高考將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普通本科院校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3+3”考試模式。由考生根據所報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也即不再分“文綜”“理綜”,選科由原來的“統一套餐”或變為“自助餐”。而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選擇最好成績使用。

《意見》同時明確2021年實行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也就是說,按原計劃,今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成為這一輪高考改革的首屆考生。然而,時隔兩年,原定2018年出臺的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遲遲未公佈,急壞了不少東莞學生和家長。

進展

高考改革已確定 具體方案暫未公佈

“都快開學了,今年廣東省會出臺高考改革方案嗎?”近日,有網友在本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東莞日報教育學堂”(dgjyxt)後臺留言。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廣東省高考綜合改革具體方案尚未公佈,且公佈時間未知,但我市教育部門和學校早已積極主動地提前開展了應對新一輪高考改革的系列工作。我市多所高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高考改革已經確定,目前學校正等待正式通知公佈。與此同時,市教育局擬在廣東省高考綜合改革具體方案頒佈後進一步完善併發布方案,並指導各高中學校提高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選科時間未定 提倡個性發展是趨勢

東莞市第五高級中學校長楊志堅表示,目前我市各校應對高考改革以“穩”為主。“學校應對新高考的具體措施仍處於調研階段,相關細則還未最後敲定,所以教學方式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楊志堅同時介紹,“教材是學習載體,適應新高考的新教材還在改編中,所以,今年秋季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仍使用老版教材。至於何時選科,何時進行分班,也還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發展是大趨勢”。

關注

“走班制”或將登場

“新高考”一旦正式實行,以其選科特點來看,“走班制”或將登場。“走班制”,是指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不同。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部分高中,如東莞中學、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東華高級中學、南開實驗學校等,已經開展了局部範圍內的選課走班教學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較好成效。

楊志堅校長告訴記者,目前,該校正積極推進“電子班牌”建設,應對即將到來的“走班制”。屆時,功能齊全的電子牌將實現打通學生相關學習數據、走班制的選課、走班等功能。

應對

市教育局:借他山之石 探索應對之路

事實上,廣東並非“首吃螃蟹”的省份。第一批高考改革試點,從2014年開始在上海和浙江進行。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已經完成第一次“新高考”。從2016年起,市教育局局長梁鳳鳴連續兩年在有關會議上要求各學校及時組織學習高考綜合改革有關文件,研究浙江、上海改革試點的有關情況,並及時做好2018級高一配套改革的準備。

“此前,我市曾組織部分高中管理人員先後前往上海、浙江調研交流,就高考改革深入一線學校實地考察選課走班管理、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招生的應對、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等情況,瞭解學校在應對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學科不平衡、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教學場地不足、課程資源不足、選課走班管理難等問題及解決辦法。”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調研和交流,汲取先行地區經驗,同時先後組織全市高中教學管理人員、高中校長開展高考改革專題培訓,要求各高中參考浙江類似學校的經驗,探索適合本校的高考改革實施方案。

學校:暑期提前做準備

“3+3”考試模式下,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不過,6個選考科目最多會出現20種組合,“新高考”彰顯的學習選擇性勢必帶給學生不小挑戰,“什麼時候開始選科”“如何選科”或成為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東莞市翰林實驗學校高中部副校長劉漢波介紹,“新模式要求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有一定的想法和規劃,所以,今年暑假,該校老師們為幫助學生應對高考改革進行多次討論,9月新高一學生入校後,學校將以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為前提,未來將通過班會、家長會、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選科”。

建議

對學生加強學業、專業、職業規劃指導

本輪高考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學生的選擇權,然而,多種組合方式也可能使學生陷入迷惘之中。對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視,並對我市各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學業、生涯發展指導等工作,對學生選科提出建議。

首先,應加強學業規劃指導。一般來說,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科興趣和能力特長。到了高中階段,學校要指導學生做好初、高中的學習銜接,並在對高中各科目全面、深入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學科興趣和特長,以此作為學習驅動力,進一步挖掘學習潛能、優化學習方法和改善學習習慣,培育自己的學科優勢,為選科奠定基礎。

其次,應加強專業規劃指導。學生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首先基於自己的學科興趣和能力特長,但也受到高校專業對選考科目要求的制約。許多高校都會提出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有的專業至少列出一門選考科目。因此,學校要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所要報考的院校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以及往年錄取情況,做好比較分析,做出合理選擇。

最後,應加強職業規劃指導。本輪高考改革的宗旨,是通過尊重學生選擇權,使學生把當下的學業發展與未來的職業發展、人生髮展充分結合起來。為此,學校要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通過生涯規劃課程、成長導師引領和職業生涯體驗等方式,幫助學生不斷加深自我認知和了解外部環境,逐漸明確發展方向,進而將之轉化為學科興趣和學科優勢,將學科優勢與專業興趣對接,將專業興趣轉化為職業方向,將職業方向昇華為事業追求,創造自己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