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上海電視臺夜線約見長寧區區長顧洪輝:讓人工智能成為市民高品質生活新的供給

昨天上午,為期三天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世貿展館舉行。

當晚,長寧區委副書記、區長顧洪輝、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和深蘭科技首席執行官陳海波作客《夜線約見》,共同向大家分享人工智能產業精彩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訪談都有什麼亮點吧!

能夠證明“你是你的只有你自己”

陳海波向大家介紹了手脈技術:運用內部生物特徵,根據血管的結構,給每個人一個終身的號碼。這個號碼可以綁定微信、支付寶,用於購物;可以綁定身份證,用於住酒店,也可用於乘坐公交,甚至醫院;現在刷手機做的事,以後可以通過刷手掌來實現,最安全最快捷的支付方式就是人本身。

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翻譯上海話的翻譯機

胡鬱總裁提出,人工智能主要解決人的“嘴巴”和“耳朵”的問題,科大訊飛公司也在展會上展示了全球最領先的人工智能翻譯機,它能夠對全球30多種語言進行無障礙的翻譯,最有趣的是,這臺翻譯機是

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識別上海方言,並且把上海話翻譯成英語等其他語種的翻譯機!

區內5個空間載體 集聚百餘家企業

在節目中,主持人向顧區長提出了一些問題,每一個都與長寧區的人工智能產業息息相關,讓我們來看看顧區長是如何解答的吧!

主持人:

目前整個長寧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狀況是什麼樣子?

顧區長:

長寧現在人工智能企業已經有100家企業,集聚度非常高,我們在長寧開闢了這樣一些空間、載體為人工智能創造條件,在東、中、西,分別安排了5個點位的園區,提供的建築的體量已經達到了14萬,我們現在正在規劃,希望下一步再拿出160畝地建設一個40到50萬平方的產業園區,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空間載體是第一位的需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在政策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應用場景上的服務。

推出專項政策 促進長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胡鬱和陳海波兩位嘉賓提出了在人才、應用場景方面的問題,顧區長為大家做了一些關於長寧區人工智能產業新政策的解讀,首先是三大類16條的政策,主要集聚在:鼓勵企業的創新、營造產業的氛圍、支持載體建設三個方面。

·辦公房租補貼:龍頭企業每年最高150萬元、連續補貼三年。

·創新項目:單個項目累計匹配扶持金額最高500萬元。

·人工智能高峰人才資金:首期規模500萬元

·國際研發合作費用:每家企業每年最高支持100萬元。

主持人:

您覺得這些政策能不能解決剛剛二位的問題?

顧區長:

這些政策對企業來說也只能是解決一部分,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的這些政策在設計的時候是針對不同的企業,譬如說有一些中小型企業剛剛從“孵化”出來,可能對房租很敏感,給它12個月的免租金,有些企業可能在發展過程中已經獲得了融資,發展長遠,目標也很清晰,我們給它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給它450萬三年租金的補助,這些都是為這些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創造一個基礎性的條件,但不是唯一的條件。

另外很多重要的政策體現在人才方面,首期的500萬人才資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人才服務還不是在資金上,譬如說人才的醫療、人才子女的教育、生態環境、空氣、水的質量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內容,其次海外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一塊,所以長寧區專門建立了一個海外人才的服務中心,外國人到這邊來可以獲得工作和居住許可,我們也獲得了國家和市裡的支持,可以直接發證。

支持場景開放 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落地

主持人:

剛剛我們提到的應用場景,這方面有什麼針對性措施?

顧區長:

人工智能場景的應用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人工智能發展以及從技術驅動到大數據推動,到了一個由應用場景推動的一個階段,長寧的生態非常豐富多元,所以能夠建立非常好的場景應用的條件。

在長寧區包括社區裡,居委會的服務機器人,學校、商圈裡的應用場景都已經落實,從地方政府來說態度是關鍵,我們持有一個開放,非常積極主動的態度去擁抱人工智能企業,為企業提供服務,這是最重要的。

讓人工智能成為市民高品質生活的新供給

主持人:

那對於未來長寧的人工智能產業,您覺得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顧區長:

人工智能企業對於行業本身來說它是個引爆點,它會對行業產生非常大的變動;作為區域經濟來說,長寧的航空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還有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我們的主要產業,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產業能夠促進這些產業能夠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從地方政府來說,我們更關心的是人工智能企業落地長寧後,能為老百姓提供什麼;這些新的生活方式引進後,能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質量會更高,所以我覺得是對老百姓高質量生活的一種供給,這是我們政府應該去全力打造的。

最終人工智能是要為人來服務的,這樣才有真正的實際意義,也希望長寧的人工智能產業不斷的發展,更好的輻射長三角,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來源 | 看看新聞Knews

編輯 | 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向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