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家庭教育 發現孩子攻擊性行為,應該怎麼辦呢?

有些孩子喜歡打人,這些孩子被激怒後,很容易採取動手打人這種手段來進行宣洩。發現孩子攻擊性行為,應該怎麼辦呢?

男孩的戰鬥

1.父母要幫孩子及時控制情緒

父母要告訴孩子有效而文明的問題解決方式是用語言而非暴力。還要讓他知道維護正當權利和因生氣而攻擊對方是不同的,要時刻保持冷靜。父母是孩子學習的對象,父母以平靜的方式表達生氣時自己的感受,孩子生氣時也會效仿。

年輕女孩的戰鬥

2.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學會主動道歉

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不愉快時,家長可以對孩子這樣說:“我知道不是你先動的手,可後來你卻把人家撞疼了,這就是你的不對。去跟小明道個歉,好嗎?做好朋友不是更好嗎?”相信不論是你的孩子還是小明都會很快將這些不愉快忘得一乾二淨的。

3.對孩子的行為及時干預

母親聽著她年幼的孩子們打架

當一個人的行為不斷反覆後,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其人格特徵之一。家長要針對孩子動手打人這件事及時做出理性的反應,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從而演變為人格特徵。

4.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吵架的男孩

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開放式傾聽。家長在發現孩子和別人打架時,可以先問她:“你是不是覺得他令你很生氣,所以你才會打他的?”當孩子聽到家長這麼說時,她會覺得你沒有責備她,從情感上就不會牴觸你,可能就會說出心中的想法。家長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後,再徵求孩子的意見,看有沒有不用打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還能幫她解決問題。

5.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慣用暴力或強制方法來教育孩子,常常靠武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就會給孩子樹立起橫行霸道、蠻不講理的典型形象,使孩子誤以為霸道、打人罵人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當孩子有錯時,家長應耐心開導,而不應採用辱罵、踢打等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6.家長不要從側面鼓勵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別人實施攻擊性行為的時候常常露出讚許的表情,這樣會給孩子傳達一種錯誤的信息,以為攻擊性行為會得到家長的讚揚。

7.家長針對媒體暴力內容及時做出評價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影,家長對影視中的攻擊性行為應明辯是非,引導孩子分清誰是伸張正義,誰是濫施暴行,誰是非法政擊,誰是自衛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