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稻穀豬大腸的做法

民間有些菜品,因著時間遠久了,世道變動了,日漸流失乃至湮沒無聞了。筆者早年在郴州吃過的“稻穀豬大腸”系列菜餚,至今就很難見到。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城裡買豬肉要憑票證供應,鄉下人一年到頭也難得殺一頭豬,所以大家都難耐腸胃清淡之苦,紛紛想辦法弄些葷腥打牙祭。

一些雖窮陋困頓卻還腦殼靈泛的能人裡手們不甘飢腸久轆,不免鑽山打洞四下尋覓“油潤”之道。郴州火車站旁的屠宰場,兩角錢一盆的豬血,或四角錢一副大腸這樣的豬下水,是“能人裡手”們見天追逐的好對象。

每天天矇矇亮,屠宰場門口準有十幾個排隊等候售買豬下水的常客。買豬下水,臉要熟,腳要勤,來要早,來遲了白來!

豬大腸是有些氣味的。買回家來,先用鹽細細洗過,再把兩頭用細麻繩紮緊口子。架鐵鍋燒紅後,放入大半鍋未脫皮的金黃稻穀。火不能太大,文火,將大腸丟進去不停地和稻穀一起翻炒。慢慢的,軟塌塌白花花的大腸水氣被炒幹了;慢慢的,滾燙的鐵鍋和稻穀散發出了淡淡的誘人的穀殼香氣,而埋在稻穀堆中的大腸也被這香氣慢慢滲透,冒出了油星,而且在褶皺部位現出了始則淺黃,繼而深黃、焦黃的美色,散發出一種令人食慾大開的奇異的混合香味。

待炒得稻穀冒了煙,大腸油光焦黃,且黃白色駁雜、香味濃郁之時,再將大腸整副取出,甩上砧板。此時,既可切一段下來炒白辣椒,又可切一段炒酸蘿蔔或炒豆腐渣等等。總之,儘可隨心所欲,盡情儘性享受那切成一圈圈、一片一片的美味大腸,吃不完的可留待下頓再變花樣。這麼多的吃法,構成了筆者在前文講的“稻穀豬大腸系列”菜餚。

現如今,由於做這道菜品極需耐心,特別是翻炒大腸至少要耗上一個時辰,故快節奏的現代人已少有此口福了。去年到龍門池一農戶家,看到有一個老娭地坐在家門口,在慢慢用稻穀翻炒大腸,香氣四溢,霎時彷彿即知佛跳牆的渴欲之情的由來。

美食家曰:一種食材的加入可促進另一種食材出味,信夫!

食材與調料:

豬大腸,稻穀,白辣椒,酸蘿蔔,豆腐渣,茶油,食鹽,,辣椒,蒜,蔥等

製作方法:

豬大腸翻洗潔淨,與稻穀一起在熱鍋中翻炒。黃亮的大腸與白辣椒等合炒,出各款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