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曾熙行書論筆墨紙硯 四屏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緝,號俟園,晚年自號農髯。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官兵部主事、提學使、弼德院顧問,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任湖南教育會長。工詩文,擅書畫。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1915年始於上海鬻字。其書得力於《夏承碑》、《華山碑》、《張黑女》等,以漢隸圓筆為本,下窮魏晉,溝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圓,遂成就寬博縱逸的風貌。曾熙故居為衡陽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款識:

1.忽見梁詩正所書內府琴譜,蓋藏紙之最上者,其澤如玉,厚於蕉葉而綿力如新浴之絲,真宋紙也。

2.方於魯選煙甚細,而潑膏清淡,著之研中寂然無聲,及汁濃時無異清水,以視毫端無一塵之汙滓。

3.研以堅潤為德,以潑墨勻細而才勇兼擅為上品,下巖之石如璚瑤不可得求,如大西洞青花結蕉白諸品,斯可矣。

4.嶺右有□公善藏筆,每十年以所藏發篋,新撿去其惡者,留其精者,餘予所得梅痴一枝棄於兵燹。璣樓仁兄法正,熙。

鈐印:「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