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 導致“全民炒房”?

進入2018年,全國二三線城市進入到“搶人才”的爭奪中。截止目前,天津、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鄭州、瀋陽、濟南、西安、南昌、廈門、石家莊、福州等逾50個城市,發佈了力度超前的人才吸引政策。

與此同時,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有58個城市房價出現環比上漲。而今年3月至今公佈“人才引進”政策的幾十個二三線城市中,除南京外,瀋陽、濟南及昆明等其他城市房價均環比上漲,其中昆明漲幅最大,環比漲幅為0.7%。

以西安為例,自2017年3月實施戶籍新政起,至今已有40萬人遷入。而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西安的新增人口為28.95萬人,近一年新增人口是過去五年的1.3倍。截至今年4月,西安房價連續24個月上漲,4月西安房價環比上漲1.6%,居全國第四。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二三線城市“引進人才”,主要是想增強自己未來的競爭力,希望將來有實力與一線城市叫板。而二三線城市的“引進人才”戰略與當地房價上漲究竟有啥關係呢?

首先,部分二三線城市展開“搶人才”大戰,比如,實施全域限購的海南就提出,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等可工作落戶。而對引進的各類人才購買住宅,皆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這勢必等於放鬆了原來房地產調控政策,這無疑在限購令旁邊開了一扇門,引進來的基本都是投資購房人群,甚至可能出現炒戶客藉助人才政策在不同城市購房落戶現象。而過於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剌激了當地房價上漲。

再者,二三線城市要“吸引人才”這本沒有錯,但問題是“吸引人才”並非一定要與購置房產,甚至於還給引入人才提供購房補貼,其實完全可以給外來人才提供優質的租賃房源,並通過多種渠道來解決人才的住房問題,而不是變相的鼓勵外來人才在當地買房置業。

最後,像西安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在很短的時間內引入幾十萬人口,這就導致了城市人口大幅增加,而相對應要加大房源供給力度。但是,各地方政府卻沒有提前佈局。

如此一來,會導致當地新房和二手房源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很多二三線城市,只顧跟風引進人才,卻在住房安置方面考慮不周,這才導致“房荒”的現象出現。

而正是二三線城市“人才引進”政策的推出,人口大量增加,短期當地房源出現“供求失衡”現象。而隨著當地房價快速飆升,這也導致當地和附近的民眾也紛紛加入到炒房者的隊伍中來。

在很多人看來,今天若覺得房價太貴而不買房,明天房價可能會更加買不起。於是乎,眾人拾柴火焰高,房地產之火一下子燒了起來。從“人才引進”一下進入到了“全民炒房”的時代。

面對“人才引進”導致二三線城市房價失控的亂象。“五一”前後,住建部負責人就房地產調控問題密集約談了12個城市。其中9個城市在約談前均已放寬落戶政策。為此,住建部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同時,住建部已經將房地產調控從過去單方面的一城一策,升級至政策對調控效果負責,監管則負責對政策落實的核查,形成三步走——預警、約談、問責。

住建部約談各城市的目的是,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因地制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次,住建部明確地方政府對穩定房價負有主體責任,並明確未來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各城市為了引進優秀人才,並且取消了對引進人才購房的限制,同時,也放鬆了對房地產調控執行力度,這就導致人才流入快速增加,而當地房源短期內的迅速減少,觸發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上漲,當房價快速上升後,當地和附近的普通民眾也加入到購房大軍中來,於是“全民炒房”熱潮快速襲來。

為了應對當前局面,住建部約談了這些二三線城市的主要負責人,要求他們遏制住房價的過快上漲,並且還實行了問責制。同時,隨著房貸利率的上升,購房者融資成本開始上漲。而隨著未來人才引進的快速降溫、房地產調控的嚴格執行,二三線城市全民炒房時代也會很快被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