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父母早逝,73歲大爺離“家”63年,看他生活成啥樣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儲大爺命運多舛,家對於他來說是不幸的,小時候,父母早逝,他成了一名孤兒,後來,他離開了家,如今在“外鄉”生活63年,不過,儲大爺又是幸運的,63年來,他得到不少人的關心和照顧,有人幫他建造房子,生病的時候,有人給他治病買藥,幫他洗衣做飯,服侍其起居生活,雖然沒有親人,但他感受到社會濃濃的愛心。


儲大爺名叫儲誠正,現年73歲,老家位於湖北英山,出生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他,小時候家境貧寒,吃不飽也穿不暖,在他4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他傷心不已,然而,8歲的時候,父親又離開人世,丟下他和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爺爺送他到學校唸了兩年書,可是,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儲大爺10歲那年,爺爺撒手人寰,從此,他成了一名孤兒。
“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很難想象出當時的處境。”儲大爺介紹說,在那個年代,家裡吃沒有吃的,穿沒有穿的,在經歷失去一個個親人的痛苦之後,他只得放棄讀書,但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餓得實在受不了,10歲的他便離開了家,到野外挖野菜,摘野果子吃,吃在野外,住在山上或路邊,結果,走著走著,離家的路越來越遠。

儲大爺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在露天睡了多少個夜晚,餓得實在不行的時候,連樹根都嚼過,有幾次差點昏過去,幸好遇到好心人,好心人送給他一些食物吃和水喝。後來,他一路向前走,來到安徽嶽西,在鷂落坪村,一位遠方親戚看到他可憐,便收養了他,直到16歲,親戚看到他長大了,在好心村民的幫助下,給儲大爺建造一棟兩間屋的土磚房子,一間是廚房,另外一間是臥室。
有了“新家”後,儲大爺又開始了獨立生活,他在大山裡幫人做工,並學習了一些竹編技藝,給村民們編制籮筐、籃子等,獲得的工資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2003年,儲大爺身體越來越差,那一年,他生病後,土磚屋倒塌了,一個人的他生活再次面臨沒有著落。
這個時候,當地一位村民把儲大爺接到家中,並給他請醫生看病,給他買藥。“這位村民名叫沈桂榮,和我非親非故,但她待我就像對待她的父母一般,端飯給我吃,給我洗臉,洗衣服等。”儲大爺稱,他沒有財產,村民照顧他,無利可圖,純屬奉獻愛心。

儲大爺雖然在當地生活了這麼多年,但直到2016年前沒有戶口,也沒有田地和山場,生病前,村民便把自家的菜園免費提供給他種菜,讓照樣有菜吃。漸漸地,他和這裡的村民有了感情,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圖為近日,儲大爺在看電視。
2016年,儲大爺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辦理了身份證,並且成為五保戶,從此,生活有了保障,不過,生病時還是村民沈桂榮服侍他。一個與自己不相干的人,悉心照顧他,不善言表的儲大爺把感激之情深深銘記於心底。
老人一生未婚,年輕的時候,也曾有喜歡的對象,但由於條件拮据,他不想娶親成家後,讓對方跟著自己受苦,所以只得作罷。2017年,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儲大爺住進敬老院。如今,生活在敬老院裡的他,不愁吃穿,還經常有愛心人士和村民們去看望。儲大爺打開房間裡的衣櫃說,櫃子裡的衣服和被子都是有關部門和好心人送的,“多得穿不過來,床上的被條也鋪得不少,晚上睡覺很暖和。”

“我的父母早逝,63年來,如果不是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恐怕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是好心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衷心感謝所有的好心人。”談起一生的經歷,儲大爺滿懷感激,老人表示,生活在當今美好社會,讓他感覺非常幸福,只要身體允許,他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人編制籃子等,每次看到院子裡有枯葉和垃圾時就會幫忙打掃。圖為儲大爺在院子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