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父母的這八種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最大最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些看似平常的行為,卻如同“心靈暴力”一般,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的你,意識到了嗎?

下面我們就說說會傷害到孩子的八種行為。

1.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與幸福感的重要基礎。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幼兒時期的整個世界,是影響人格形成的重要楷模。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度的不安與恐懼,甚至留下可怕的童年陰影。

2.限制孩子的自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或者情緒無處宣洩。長期以往,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世界的熱情,使孩子失去自信,缺乏自我肯定。

3.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

毀掉一個未來天才最快的方法,就是“削足適履”地盲目比較,過度的干涉與比較,容易讓孩子忽視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主性與獨特性。

4.經常指責中傷孩子

你以為的“忠言逆耳”,為孩子好,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一個經常批評、指責甚至暴力打罵孩子的家庭,只會讓孩子變得冷漠、仇視甚至暴力。

5.處處讓孩子爭第一

有些家長時時處處讓孩子爭第一,是很不現實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要求產生巨大的壓力,父母應瞭解孩子的特點,正確的評價與鼓勵孩子。

6.強令孩子,替孩子包辦事情

父母在“為孩子好”,替孩子做很多選擇,下很多決定的時候,忽略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主思考與做決定的權利。在重大事情前,父母應與孩子理智分析,讓孩子獨立思考,協商決定。

7.對孩子撒謊、不守信

很多父母都會以滿足孩子願望來激勵其進步,有些家長卻在孩子打成要求以後,已在拖延甚至反悔。這會讓孩子產生對人的不信任感。

8.錯誤的表揚孩子

孩子時常輕而易舉的得到表揚,容易使孩子患上“表揚依賴症”,聽不得別人的一絲否定與反對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和原動力,時常情緒化,缺少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