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達·芬奇:天資聰穎的學徒

1468年,16歲的達·芬奇來到佛羅倫薩。父親瑟·皮耶羅成了大權在握的美第奇家族裡的公證員,這一職位無疑可為兒子的事業助一臂之力。一年後,即1469 年,美第奇家族赫赫有名的“豪華者”洛倫佐開始執掌政權。據說,達·芬奇和父親以及年輕的繼母住的第一幢房子就在德·貢迪路上,與領主宮相距不遠,瑟·皮耶羅是在1469年搬到那裡的。當時,佛羅倫薩行會林立,而領主宮則屬於商人行會。後來,從1490年開始,貢迪家族委託朱利亞諾·達·桑加羅修建新宮。

達·芬奇第一次生活在佛羅倫薩時,這座城市的樣貌可從彼得羅·德爾·馬薩喬於1469 年繪製的地圖和大約在1472 年完成的被稱為《鏈鎖地圖》的地圖上略知一二。15世紀下半葉,這座托斯卡納的首府城市生機勃勃、人口眾多,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城中宏大建築林立,既有輝煌宏偉的公共建築,如領主宮和巴傑羅宮,又有恢宏偉岸的教堂,如聖洛倫佐大教堂、聖十字教堂、新聖母瑪利亞教堂、卡爾米內聖母大殿、聖靈大教堂和聖母百花大教堂,其中布魯內萊斯基為聖母百花大教堂設計的著名穹頂剛剛完工。

浸潤於這樣的氛圍中,豪門望族紛紛興建精緻典雅的宮室,這些建築富麗堂皇,包括科西莫·德·美第奇委託米開羅佐於1444年在拉爾加路(今天的加富爾路)上修建的美第奇府邸和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為魯切拉家族設計的庭宅,以及富甲天下的盧卡·皮蒂當時正在修建的宮室。1468年,烏爾比諾公爵,即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曾到訪米蘭,途經佛羅倫薩。拉斐爾的父親喬凡尼·桑蒂作為隨行人員也因此來到佛羅倫薩。他的作品《押韻編年史》在談及佛羅倫薩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時提到了達·芬奇:“列奧納多·達·芬奇和卓越的畫師佩魯西諾·皮耶爾·德拉·皮耶維(佩魯吉諾),兩名年輕人獲得的地位和喜愛不相上下。”這充分證實了達·芬奇的藝術天分和他對繪畫的熱愛,而這種熱愛正是這位天資聰穎的少年走進韋羅基奧畫室的真正動機,儘管這一點至今仍未獲證實。要知道,韋羅基奧是佛羅倫薩15 世紀文藝復興初期名揚內外的大師,受到包括美第奇家族等在內的顯赫主顧的高度推崇。

人們通常認為達· 芬奇是在1469年進入了韋羅基奧的工作坊。依據瓦薩里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中的記述,這事是由瑟·皮耶羅主動促成的:“有一天他把兒子(達·芬奇)的作品帶給好友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並急切地請他明示達·芬奇學習繪畫能否有前途。這些出眾的早期作品震驚了安德烈亞,他敦促瑟·皮耶羅讓兒子學習繪畫,於是皮耶羅就安排達·芬奇進入了安德烈亞的畫室,達·芬奇對此非常高興。他不僅修習繪畫,也研習與繪畫相關的其他知識。達·芬奇的智力非凡卓越,他具有豐富的幾何學知識,而他不僅將之用於雕塑,還用於建築。在少年時期,他就利用石膏翻模工藝用黏土製作了一些暢笑的女子頭像和類似丘比特天使的頭像,作品仿若出自大師之手。在建築方面,他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平面圖和其他建築物圖紙;年輕的他還是提議修改阿諾河河道的第一人;此外,他還畫圖設計碾磨器、加料機和其他水力驅動設備。由於將以繪畫為業,所以達·芬奇對之潛心鑽研,從生活中汲取素材,有時也藉助模型或泥塑人像。他先以在石膏中浸過的柔軟舊布包裹泥塑,然後用筆尖耐心地在質地優良的蘭斯帆布或在舊的亞麻畫布上進行黑白素描,畫風令人歎服。”在這段文字裡,瓦薩里顯然重點強調了達·芬奇進入大名鼎鼎的韋羅基奧畫室後撲面而來的豐富體驗和這位“神童”的卓越才能,這份天賦在與豐富的傳統繪畫技巧相遇後,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最充分的展示。

1476年,達·芬奇依然在韋羅基奧的工作坊中學習。他於1472年成為聖盧卡公會,即佛羅倫薩畫家協會的註冊會員,從而獲得獨立接受主顧委託的資格。目前我們知道,確定為達·芬奇完全獨立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是現藏於烏菲齊美術館的一幅風景畫,作品時間標註為1473年8月5日。在這幅畫裡,21歲的畫家描繪了從芬奇鎮附近的蒙塔巴諾坡上俯瞰阿諾河河谷的景象。在韋羅基奧的工作坊,達·芬奇可能還與老師有一些合作作品,不過這些作品都是委託給佛羅倫薩大師韋羅基奧的,所以報酬也全部直接付給了韋羅基奧。一些專家認為,他們合作的作品並不侷限於《拉斯金聖母》、《底特律報喜》和《卡姆蒂裡聖母》等繪畫作品,韋羅基奧擅長的雕塑也留有達·芬奇的印跡。在雕塑領域,這位早慧少年甚至參與了名作《持花貴婦》和《大衛》( 現均藏於巴傑羅國立美術館)的創作。有觀點認為,大衛身材瘦削,可能正是以青年時期的達·芬奇為原型而創作的。

油畫《耶穌受洗》(現藏於烏菲齊美術館)中的天使也被認為出自達·芬奇之手,該畫最初是為佛羅倫薩的聖薩爾維教堂而作,時間為1473年至1478年。瓦薩里在記述的逸聞中認為,由於這位小天使,韋羅基奧在年輕的學徒面前只能自嘆弗如,沒有繼續參與《耶穌受洗》的繪畫——“一個年輕人比他懂得還多,他感到憤懣,從此以後再也不想與色彩打交道”。1478年,在威尼斯埋頭設計領袖巴託洛梅奧·科萊奧尼紀念碑的韋羅基奧可能又給達·芬奇和洛倫佐·迪·克雷蒂交付了另一項任務,即完成皮斯托亞大教堂聖壇上的祭壇畫。描繪“天使報喜”的祭壇附飾畫(現藏盧浮宮)中,也有一部分被認為是達·芬奇所作。

【圖書簡介】

本叢書引自意大利君提出版社,精選世界繪畫史上十二位傑出的藝術大師,以時間為線索展示其非凡的藝術人生,在真實、可感知的時代背景下解讀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呈現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藝術風采。

本書為“藝術人生”系列叢書之一,書中以達·芬奇的一生為主線,結合時代背景,重點介紹了其在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上的成長與發展,對其手稿流傳歷史、作品題材、創作手法和理念等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解讀,多方面展示了這位“曠世奇才”對後世的影響。

《達·芬奇》,(意大利)恩裡卡·克里斯皮諾著,田麗娟、張惠、邢延娟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1月版

(來源|《達·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