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攤面積”讓我們很受傷!

房產本上的面積看著很大

房子住進去卻總感覺少了一個房間

買100平方米房子只得70平方米

其中差的公攤面積

堪比商場促銷滿100減30

最近,關於“公攤面積”的話題在網絡熱傳,激起了很多網民共鳴。在房價高企、調控不斷加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既然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

“史上最牛公攤”,

只有不到一半面積能住!

根據新華網2010年4月6日報道(此後該事還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過),當時山東高密市一處名為“貴賓首府”的樓盤,公攤係數超過52%,被戲稱為“史上最牛”的公攤面積!

△2010年5月31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節目“公攤迷霧”,曝光“最牛公攤面積”事件。

開發商事先承諾公攤不超過30%,事後卻高達52%,二百多戶維權無望的業主欲哭無淚。

當時一份由當地多部門聯合驗收的文件就貼在貴賓首府一樓大堂內,文件顯示該樓盤從3層到20層,公攤係數達52.35%!

面對業主維權,貴賓首府的工作人員十分硬氣:“法律對於公攤上限沒有規定”,“你們一百年都退不了房”!

誠然,公攤面積問題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長期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做法是合理的。可以說,公攤面積問題積弊已久,越漲越多的公攤面積實質上已經侵佔百姓的利益,也損傷了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公正。

公攤!

產權!

限購!

限價!

限貸!

這些通通都是中國特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一起看一下歐洲房產與國內房產區別:

使用面積:低得房率vs贈送面積多

目前國內低層住宅越來越少,帶電梯高層、超高層住宅越來越多,消費者為公攤支付的成本越來越高,標示100平米的建築面積實際上使用面積往往只有七八十幾平。而歐洲購房普遍會贈送面積,贈送車庫、露臺等空間更是常事。

產權:70年vs永久

國內房產的產權僅有70年,而歐洲房產是永久產權,不受國家政策影響,房產質量好,投資者買下房產後可以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成為一筆真正意義上的"不動產"。

政策:限制vs鼓勵

中國的限購政策使銀行放出的買房貸款利率較高,而歐洲推出購房移民政策,購置房產、即可擁有身份。如:希臘購買25萬歐房產。

房價:居高不下vs抄底時機

國內房地產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炒樓時期已經過去,當前的市場低迷期,投資有回報有限。而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作為歐洲旅遊度假勝地,每年的遊客數量都在刷新國內紀錄。而且目前歐洲各國房價還尚處於較低位,隨著其經濟復甦帶來的連動效應,房產投資升值空間極大。

裝修:粗糙vs精緻

中國的房產多為毛坯房,即使是一些所謂的精裝修房,最終效果與當初樣板房也有一定差距,房屋著實不讓人放心。而歐洲房源大部分為精裝房,房屋效果與宣傳的圖片一致,交房即可入住。

其他福利:學位vs 歐洲身份

國內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所好學校而買學區房。而購買歐洲的房子則可以讓孩子獲得歐洲身份,報讀歐洲名校,享受本地生低廉的學費待遇,享受世界最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條件。

國內普遍存在的這種公灘制度嚴重傷害了購房者的權益,而歐洲各國房產不但沒有公灘,還會贈送陽臺、車庫和儲藏間,而且買房即可移民,投資人既進行了全球資產配置,又獲得了歐洲身份,還沒有移民監約束,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