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一業強”帶動“多業興”的關鍵在哪裡

作為中國唯一的、全球15個國際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的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參展影片數、放映場所數、觀眾人次等指標上均位居國際A類電影節前列。眼下,上海正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作為一張特別的文化名片,上海電影之於“四大品牌”,也被期待體現一種特殊的助力乃至撬動作用。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鬍勁軍說:“影視產業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著力點,抓住振興上海影視產業這個龍頭,能夠取得一業強、多業興的顯著效果。”

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大會,印發《若干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加上去年年底頒發的“上海文創50條”,持續激發上海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目標,被進一步明確。也就是說上海要打造中國的“好萊塢”,中國的國際商業大都市。上海採用的是四個套路,一是創制中心吸引中外劇組來滬拍片;二是利用光影鑄造,影視+科技打造全產業鏈;三是激發消費潛力,把高端品牌植入電影節;四是搞好文創衍生,讓電影釋放文化邊際效應。毫無疑問,影視產業會助力“四大品牌”的發展。

上海要學“好萊塢”這很好,中國這麼大的文化市場,中國有自己的“好萊塢”是應該的。中國有這麼大的電影市場,中國有這麼多的電影製作人才及資金,中國就應該向“好萊塢”學習高速發展文化產業。“好萊塢”有什麼特點呢?除了追求卓越之外,“好萊塢”還追求的是電影的產業發展。“好萊塢”電影不只是關注一部電影,而是把一部電影當作一個系列產品研發的。影評人杜娟介紹,“走過最初的黃金時代,電影工業如今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影片本身帶來多少票房,而要看它是否能為其他領域提供更多機會。”比如電腦遊戲、主題公園、互動娛樂都屬於此列。比如,《星球大戰》系列影片從該系列1977年推出第一部影片算起,周邊產品消費已逼近300億美元,遠超系列電影票房收入。

“好萊塢”電影為什麼是國產片近期無法超越的呢?原因就是儘管一部影片可能很爛,但卻不會賠錢,因為它的產業可以帶來收益,甚至比票房更多的收益。比如去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說是遇冷了,說是難以匹配“最賺錢”稱號了,但上映5天票房還是衝過2.5億元了,比國內影片還是強了很多。這就是產業發展的優勢,這一部電影只是這個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產業鏈上這部電影或是不可缺少的,但它絕對不能影響產業鏈的大局。中國電影還沒有形成產業鏈發展,所以,一部電影票房不好,就滿盤皆輸了。

“好萊塢”的成功經驗就是“從一而多”。“一”就是必須把電影打造成精品,讓電影有衍生發展的能力和空間。這個“一”很關鍵,尤其是在中國,一是“一”要有“多”的延伸輻射能力,二是充分發揮把“一”變“多”的能力,在目前的中國有好電影,但對好電影的開發不足,難以成為產業式發展。在筆者看來,上海乃至中國的電影要成為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其關鍵就是把電影做好做到極致,不只是要做好“一”,還要把“一”變“大”變“多”。中國電影的這“一”有好的,但近年來不多,也就是變“大”變“多”的基礎不穩。筆者的建議是,必須做好“一”,有一個好“一”就要充分利用,把“一”變“大”變“多”,產業鏈就會逐步發展起來。可喜的是中國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有這方面的努力和發展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