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印度也要造國產萬噸艦?投入3500多億,武器系統堪稱“八國聯軍”

印度海軍宣稱,2021年其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就要交付海軍了。

雖然,“維克蘭特”號是否能按照印度官方的預計時間交付,幾乎會讓所有人的心中都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這艘原本名為“藍天衛士”的航母,最初設想的交付時間是2008年。只不過,由於印度落後的軍工科研能力,以及低下的工藝生產水平,導致這艘印度國產航母經過三次下水。所以,何時能夠交付使用,誰也不敢相信印度海軍官方的宣稱。但是,印度海軍必須秉持有一種態度,那就是“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既然印度海軍相信了其國產航母2021年能夠交付使用,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自己的國產航母配屬足夠的護航艦艇。

如果說,印度國產航母到底何時交付,可以用“像霧像雨又像風”來形容。那麼,印度的護航艦艇,就只能用“我在這兒等著你歸來”來比喻了。當然,這並非是說,印度海軍的艦艇出海之後是有去無回,而是因為印度海軍的戰艦都需要等待外國產品的“到來”。因為,印度海軍的戰艦不是直接從外國購買,比如“塔爾瓦”級護衛艦(俄製11356系列);就是用外國武器系統“組裝”起來的,比如“塔爾瓦”級護衛艦(俄製11356系列),“拉吉普特”級驅逐艦、“德里”級驅逐艦(P-15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P-15A型)以及“什瓦里克”級護衛艦(P-17型)。

可問題是,不管外購也好組裝也罷,印度現在可以進行遠洋作戰的驅護艦數量太少,目前僅只有26艘。包括“加爾各答”級3艘、德里”級3艘、“拉吉普特”級5艘;“什瓦里克”級3艘、“塔爾瓦”級6艘、“布拉馬普特拉”級3艘、“卡莫爾塔”級3艘。如果,再把老舊不堪的“拉吉普特”級和“布拉馬普特拉”級拋開不計,印度海軍能夠為航母充當“保鏢”的驅護艦不過18艘。想要依靠這區區18條驅護艦,為兩艘航母提供“服務”,那麼未來的兵力使用絕對會是捉襟見肘。所以,印度開始了新一輪的艦艇採購和“組裝”計劃。在護衛艦方面,印度首先是下大力氣,生產7艘“尼爾吉里”級護衛艦(P-17A型),其次再花費20億美元從俄羅斯採購了4艘11356型“護衛艦”。

除此之外,作為整個航母編隊最為重要的“帶刀侍衛”,印度人準備建造4艘“維薩卡帕特南”級驅逐艦(P-15B型)。為了打造這款長163米,寬17米,標準排水量7300噸的大型戰艦,滿載排水量或許近萬噸,印度將投入3579.4億盧。這對於正在不斷縮減軍費預算的印度海軍而言,絕對稱得上是下了血本了。與之前的多款驅逐艦一樣,“維薩卡帕特南”級同樣號稱是印度國產戰艦。將由負責建造“加爾各答”級的孟買國有造船公司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 Limited(MDL)負責建造。

不過,建造工作雖然由MDL負責,但是該“維薩卡帕特南”級的核心裝備,堪稱是“八國聯軍”!除了所謂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號稱是印度自行研製的之外,其他裝備幾乎都是來自國外。127毫米主炮是來自美國的,各種雷達系統來自以色列,反潛火箭發射裝置來自俄羅斯,動力學系統來自烏克蘭……這些性能指標先進的子系統,如果組合在一起,或許真的能成為一艘性能先進的戰艦。但問題是,這些外國來的產品的研製進度能否得到保障呢?或許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首先,“維薩卡帕特南”級驅逐艦的“心臟”,也就是動力系統,來自烏克蘭的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為了能讓該型驅逐艦達到30節的最大航速,印度人將採用全燃系統,每艘戰艦將配備4臺DT-59燃氣輪機。雖然,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曾經叱吒一時,其生產的燃氣輪機裝備了蘇聯60%以上的艦艇。但是,自蘇聯解體以後,這家被分配給烏克蘭,歷史悠久的企業所獲得的訂單越來越少,其優秀的員工早已開始流失。更何況,自俄烏交惡以來,烏克蘭的各大軍工企業早已出現產能不足的問題。所以,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能否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印度的訂單,或許不容樂觀。

其次,由以色列建造的防空系統是。EL/M-2248 MF-STAR相控陣雷達是當今世界“最輕巧”的雷達,搜索戰鬥機大小目標的最大距離為250公里,對掠海反艦導彈的自動發現距離在25公里左右。所配套的“巴拉克-8”型防空導彈,射程為70公里。如果裝在“薩爾-6”這樣的輕型護衛艦上,絕對堪稱完美。但是,裝在7000餘噸的“維薩卡帕特南”級驅逐艦上,就顯得不倫不類,而且防空能力極為有限。所以,印度要求“巴拉克-8”型導彈的射程要增加到100公里。那麼,別看射程只增加了30公里,而且以色列的“箭-2/3”型防空導彈射程已經達到了100公里。但是,艦空導彈並不是將陸基防空導彈嫁接到戰艦上那麼簡單。所以,想要增加導彈的射程,不僅需要提升導彈的性能,雷達的探測能力也需要相應的提高。果真如此,必然成為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那麼以色列能按時完工嗎?

最後,就是各種系統的兼容性問題。“維薩卡帕特南”級驅逐艦,由於有多個國家的子系統。所以,從設計建造時期就要開始考慮各種兼容性問題,比如“布拉莫斯”導彈的垂髮系統,以及“巴拉克-8”導彈的垂髮系統,如何利用空間和分佈;除了EL/M-2248 MF-STAR相控陣雷達,主炮、反艦導彈、近防系統所需要的各種雷達,能否與之兼容就成了問題。如果,不能兼容,那麼在戰艦上又該如何進行分佈。因為稍有不慎,這艘號稱“隱身的驅逐艦”,就會在雷達面前“原形畢露”。

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印度想要在2021年或2022年獲得“維薩卡帕特南”級驅逐艦,很有可能到頭來,只能哀唱“傷心是一種說不出的痛”。因為,為印度提供子系統的國家,能否順利完工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