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成龍十大經典功夫電影

成龍,1954年生於香港,中國香港著名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片人。

1978年,成龍主演《醉拳》成名,開創功夫喜劇片片種。1980年,入嘉禾公司,編導演《師弟出馬》。後編導演《龍少爺》(1982)、《A計劃》(1983)、《警察故事》(1985)、《龍兄虎弟》、《A計劃續集》(1987)、《警察故事續集》(1988)、《奇蹟》(1989)、《火燒島》(1990)、《飛鷹計劃》(1991)等,皆票房大賣。他陸續主演的影片有師兄洪金寶導演的“福星”系列、《快餐車》(1984)、《龍的心》(1985)、《飛龍猛將》等,以及《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雙龍會》(1992)、《城市獵人》、《重案組》(1993)、《醉拳2》(1994)、《紅番區》、《霹靂火》(1995)、《警察故事四之簡單任務》(1996)、《一個好人》(1997)、《我是誰》(1998)等。1998年後,成龍曾往好萊塢拍攝了《尖峰時刻》兩集、《上海正午》兩集,終獲好萊塢肯定,成為繼李小龍之後揚名西方的華人功夫巨星。

成龍執導的《警察故事》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並以《紅番區》、《我是誰》分別獲第15、18屆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他個人因主演《超級警察》、《重案組》兩度榮獲金馬獎影帝,2005年獲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2012年,成龍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第一名,2016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由成龍帶領的成家班戰功彪炳,曾榮獲第4、5、7、8、9、14、21屆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以及金馬獎第31、32、34屆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成龍不單單是一位演員,更是一位電影作者。他在電影中注入鮮明的自我風格,成為極少數可以讓觀眾忽略導演,而只以演員的名字來標識一部作品的人。“成龍作品”這四個字也成為品牌和票房的象徵。他在作品中將電影的動作性、驚險性與喜劇性相結合,創造了動作喜劇電影的經典樣式。他參與創作的影片具有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幽默風趣的電影風格以及不會被角色所覆蓋的“成龍形象”。儘管這個形象體系包含了許多關鍵詞,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還是成龍的拳腳功夫以及“摔不爛打不死”的精神。

作為演員,成龍不僅代表了香港電影的成就,而且還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作為中國功夫電影的代言人,他在好萊塢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為世界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文化的窗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作為電影人,他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公眾人物,他以對國家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愛心影響著大眾。一身唐裝下的他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銀幕英雄,更承載著一箇中國人面向世界舞臺的榜樣。

1.《奇蹟》(1989)

《奇蹟》由成龍自編自導,成龍、梅豔芳、午馬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郭振華(成龍)幫助玫瑰夫人(歸亞蕾)裝作名流成全女兒婚事的故事。

成龍的《奇蹟》改編自美國電影《一日貴婦》。全片製作豪華,雲集了成龍、梅豔芳、葉蘊儀、歸亞蕾、柯俊雄、午馬、董驃、吳耀漢、呂方、田豐、倪震、張學友、草蜢、元彪、羅烈、盧惠光、倪匡、鍾鎮濤、樓南光、黃霑、周比利、楚原、呂良偉等一大批知名演員。這些人中隨便哪一位都是當時港臺娛樂圈裡的重要人物,可是他們卻同時出現在成龍的這部《奇蹟》裡,足見成龍的強大號召力。

影片的空前製作是出彩處之一。懷舊的背景拍的認真講究又美輪美奐。幾處佈景如茶樓、夜總會、英皇酒店套房以及碼頭接送船等,演員的規模及服裝,均屬大手筆的刻意設計。

成龍的電影總少不了武打鏡頭,雖然本片中成龍的招牌——打鬥已經是次要的了,但動作場面也相當可觀,仍然保持了成龍一貫高難度賣命感。全片頗精彩的一場是繩帶貨倉的格鬥,郭振華以一敵眾,飛簷走壁,身處險境,面對云云高手,不畏艱辛,化險為夷。大麻繩和滾軸作為道具,發揮出極佳的娛樂效果,這一出可算是成龍有代表性的演出。

影片的喜劇感也很是不錯。午馬飾演的海叔這位師爺差不多每一句對白都能引來笑聲,梅豔芳出場後的兩幕歌舞,場面亦是可觀。吳耀漢飾演的糊塗大探長更是笑料不斷,屢屢受騙卻不自知,這些都可謂是本片的亮點。

本片中,成龍作為一個導演的功力絕對不次於他作為動作演員的水平,譬如一些大場面的調度很見功夫,印象頗深的是那個歌舞廳裝修的運動長鏡頭。成龍曾經回答他最鍾愛自己哪一部作品時,說過“到今天為止還沒有最滿意的作品,因為每部電影我都會發現瑕疵。如果說非要選的話,我覺得是《奇蹟》。”

應該說,《奇蹟》是成龍電影事業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

善良是我們最大的美德,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責任的美麗寓言。

2.《警察故事》(1985)

《警察故事》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警察陳家駒(成龍飾)冒死抓捕大毒梟,由於證據不足,被人陷害設計嫁禍殺死同事,於是走上了為自己洗脫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

該片是成龍從民初功夫小子喜劇過渡到現代警察英雄定位的里程碑之作,是成龍動作電影的集大成之作。

電影在緊張刺激之餘也增加了許多成龍賣命玩命演出的危險鏡頭,這也變成他以後拍攝電影的一個特點,影片中成龍及其成家班一次次突破人體極限上演的高難度動作令人歎為觀止。

影片除了高密集的追逐打鬥,也夾雜了多樣笑料相調和,巧思趣味密佈的強娛樂性也塑就了印記鮮明的動作喜劇特色。成龍非常善於以出人意料的動作來製造喜劇效果,在雜技般驚險的追逐裡頻抖笑料包袱,讓觀眾忍俊不禁,藉此也增加了陳家駒這一角色的人格魅力,賦予角色極高的辨識度。

拍攝影片時,成龍在完成翻越陽臺撞碎玻璃的特技時失去呼吸,不得不接受急救治療。為打造真實效果,片中使用的道具酒瓶比一般道具酒瓶厚一倍,於是很多特技人員因此受傷。成龍堅持用手觸電,於是聖誕樹上的彩燈並非由低電壓的汽車蓄電池供電,而是被插在牆上的插座。在拍攝期間,成龍因脊椎受損和骨盆脫位而險些癱瘓。

英雄,不是天生的!有些人卻註定成為英雄!

3.《A計劃》(1983)

《A計劃》由成龍、洪金寶執導,成龍、洪金寶、元彪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的是20世紀初,成龍飾演的馬如龍是負責打擊海盜的海上治安小分隊隊長,他制定A計劃帶領屬下終解救人質,終於將犯罪分子老巢一舉搗毀。

《A計劃》可以說是成龍從好萊塢受挫歸來後的發憤及野心之作。《A計劃》脫出成龍以往影片格局,背景雖然仍是清末民初,劇情卻講述香港水警打海盜的傳奇,影片風格詼諧,堆砌不少搞笑橋段,然故事完整、兼具正劇元素,開闢了1980年代成龍電影的全新劇情模式。

至於動作方面,《A計劃》既沿襲《醉拳》的詼諧雜耍路數,同時又開始借鑑西方默片時代卓別林和基頓的動作+搞笑風格,有些場景創意是完全照搬,比如成龍街頭騎單車對付歹徒那段百看不厭的經典追逐戲便有明顯偷師嫌疑。不過,《A計劃》並非所有動作戲盡皆詼諧搞笑,尤其打鬥設計更多呈現硬橋硬馬的實戰風格,與以往成龍《蛇形刁手》等片注重傳統套路拆解大相徑庭。而成龍從鐘樓高空摔下一場更首開成龍影片挑戰高難度搏命演出的先河。

在我的電影記憶中,不管是香港水警馬如龍,還是香港警察陳家駒,都始終代表著亞洲四小龍時期香港人的一些品質:勤勞、善良、勇敢、坦誠、幽默,當然還有些小聰明。當馬如龍寧願辭職也要在富人俱樂部揪出逃犯的時候,我著實被感動到了,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麼卑微,活著總要爭那麼一口氣,而這正是成龍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浩然正氣四個字的含義,我想馬如龍給出了最完美的解釋。

除了成龍,《A計劃》還有太多熟悉的面孔,洪金寶、元彪、午馬,算上續集裡的劉嘉玲、張曼玉、關之琳,還有打醬油的鐘鎮濤、呂方。那時的他們是如此年輕,那時的他們是如此拼命,那是香港電影最好的時代,也是香港電影再也回不去的時代。

4.《醉拳》(1978)

《醉拳》由袁和平執導,成龍主演。影片講述了少年黃飛鴻(成龍)從只會招惹麻煩的混小子,經挫折,終於從乞丐師父蘇乞兒那裡苦練醉拳,死纏爛打地擊敗了前來他家踢館的大壞蛋的故事。

對於成龍而言,《醉拳》算得上是他風格轉型的作品。因為在與羅維導演合作的時代,無論是《風雨雙流星》、《新精武門》,還是《少林木人巷》、《飛渡捲雲山》等作品,都屬於傳統功夫片的表現形式。加上那時候的成龍被公司定位為“李小龍接班人”,出演《新精武門》這類影片多少都存在一些模仿痕跡,缺乏其個人的特點。

在袁和平執導的《醉拳》裡,成龍開始有意的加入了一些搞怪、搞笑的喜劇元素,令影片有了不同的味道。相比於以往的武俠片、功夫片,《醉拳》表現出來的輕鬆感,贏得了一大批觀眾的喜歡,也由此開啟了成龍“功夫喜劇”的時代。

不過,《醉拳》其實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引子,或者說一種淺嘗輒止的嘗試,並沒有立馬讓成龍走向成熟的、穩定的“功夫喜劇”風格。直到他加盟嘉禾並且開始擔當導演,他才逐漸將自己的風格定下來。

尤其是後來以《警察故事》為主的警匪題材裡,他的風格得到了更為廣闊的施展與體現,也由此奠定了成龍在華語影史甚至世界影史裡的重要地位。

5.《飛鷹計劃》(1991)

《飛鷹計劃》由成龍自導、自演、參與編劇,成龍、鄭裕玲等主演。影片描述飛鷹Jackie(成龍)在幫助西班牙伯爵前往非洲薩哈拉大沙漠尋找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軍建立的一個秘密基地,併發掘出內藏的一批黃金。

《飛鷹計劃》雖然難免有讓人覺得模仿《奪寶奇兵》之嫌,但確實是能讓人留在心裡的好片,堪稱經典。

成龍的真功夫永遠是為電影加分,每次看到片尾的地方都為成龍大哥捏一把汗,開頭一個翻越欄杆的戲,乾淨利落,兩腳就踢上了牆面,非常灑脫。可是花絮中看到這個動作大哥重複了不下3遍。以及一個個看似帥氣的動作,都不知道是經歷多少次重複才得以實現的。

巧妙地場景調度。最出色的當屬最後在地下基地的一樣方形廣場的追逐戲,裡邊的每一個道具都可以和角色發生關係,並設計上灑脫的動作,這是無人能及的,看好萊塢的那些大片,儘管在關鍵時刻,角色會對周圍的一切道具得以關注,但是結果往往是僅僅那一刻,其他時刻該用槍就用槍。

成龍的招牌是打,這不假,但是成龍的打併不和好萊塢愛好的拳拳見血一樣,成龍大哥的打戲往往是充滿歡笑的,動作依然很炫目,可是打出來的不是角色的冷酷,大義凜然,而是角色的善良,幽默。

電影裡一男三女的陣型,充分滿足了大部分人的意念,開放但有點馬大哈的西方美女,嘴碎刻薄但不失可愛的中國式考古美女專家,溫柔賢惠堅強的日系美女,外加成龍。這樣的陣容撞出的火花可想而知。尤其是三個女人頂著一個頭盔,還拿著兩個,把一個僱傭兵揍個臭死,真是笑爆了。

6.《A計劃續集》(1987)

《A計劃續集》由成龍編導,成龍、張曼玉、劉嘉玲、關之琳等主演。

《A計劃》被成龍引為得意之作,是以早有拍續集計劃,但完成於1987年的《A計劃續集》其實與首集已聯繫不大,演員方面洪金寶、元彪未有加盟,劇情方面只有一幫殘餘海盜找成龍報仇還能讓人想起它和《A計劃》的淵源。不過,這部完全可以獨立成章的續集故事卻依然精彩,在該片中,成龍與警方敗類、革命義士、清廷高手及殘餘海盜幾路人馬產生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遇到的危險包括暗殺、陷害、攻擊、尋仇。影片情節起伏跌宕、緊張刺激,又充斥成龍偏愛展現尷尬處境、逢凶化吉的錯位笑料,相當好看。

《A計劃續集》雖然也學徐克的《刀馬旦》加進了革命起義的元素,但還是在喜劇和打鬥兩方面的成就最高。諧趣打鬥在該片中被髮揮到極至。影片延續了小警探馬如龍那神奇而驚險的經歷,以連篇累牘的笑料與精彩的動作,搭配出一個港式的平民英雄的故事載體。對比前作,這部續集可謂是毫不遜色,以同樣優異的質地而出類拔萃。而在警察故事中與成龍結緣的張曼玉,此次又出現在影片的陣容裡,並有劉嘉玲與剛剛出道的紅美人關芝琳加盟,可謂是活色生香。

跟成龍以前純粹偏重拳腳動作趣味的作品比較起來,本片的劇情發展比較複雜和曲折,其中還有“以古喻今”的意味,反映成龍已逐漸留意到影片的內涵和深度, 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7.《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1992)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由唐季禮執導,成龍、張曼玉、楊紫瓊等主演。影片講述了香港警察陳家駒(成龍)與大陸公安楊建華(楊紫瓊)前往販毒集團臥底,最終一舉殲滅販毒集團的故事。

本片是《警察故事》系列中最輝煌的一集。本系列的精彩程度從此片到了一個最巔峰,從此也到此為止。

這部作品延續了成龍的一貫風格:精彩的打鬥,玩命的特技,以及時不時的插科打諢。尤其是成龍和楊紫瓊所代表的香港警察與大陸公安的風格衝突,帶來了足夠的笑料。總體來說,前半部分屬於輕鬆搞笑的風格,可以稱之為喜劇片;從幾人到香港之後,風格轉為精彩的動作片。影片結尾馬來西亞街頭追逐和火車頂上的較量,使動作與所處的特異空間相互交融,顯得愈發驚心動魄。

唐季禮接手系列後逐漸加入很多國際化元素,香港、大陸、大馬多地拍攝。楊紫瓊無愧亞洲首席女打星的稱號,和成龍聯袂奉獻搏命演出,天上通道、飛機吊人、摩托飛火車等鏡頭堪稱港片經典。

8.《雙龍會》(1992)

《雙龍會》由徐克、林嶺東聯合執導,成龍、張曼玉、利智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兄弟玩命(成龍飾)和馬友(成龍飾)在機緣巧合下不期而遇,並在陰差陽錯中互換角色,各自進入對方生活的故事。

本片拍攝時正是成龍的鼎盛時期,感覺成龍在電影中的表現,無論是武戲還是文戲,喜劇、正劇都表現的遊刃有餘,那時的成龍真是生龍活虎,讓人看得賞心悅目。想必《雙龍會》時的成龍就是一個年輕的阿修羅,橋段再舊,場面再俗,讓那時的他演來都能帶出無限的氣場、幻化無窮的魅力,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征服任何時間中的任何人。

本片可以算是商業電影的典範之作,電影中各種商業元素的運用體現出了那一代香港電影人在商業電影上的造詣。故事情節俗而不爛,懸念高潮密而不亂,從影片中對於看似龐雜無序的娛樂元素的調度整合中可以看出電影創作者們的匠心獨具。

其實並不是娛樂至上就可以粗製濫造、就可以一次性消費,反而要讓影片擁有神來之筆,要讓觀眾對於影片百看不厭,才能讓影片在相對狹小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票房,這也是那一代香港電影人在香港電影全盛時期修煉的硬功夫,也是讓我們最為欽佩他們的地方。而如今中國的許多商業電影,雖然投資巨大、明星雲集、票房也頗為耀眼,但總是讓人看過一遍後,就再也提不起興趣看第二遍了,一次性消費的性質明顯。看來有時巨大的市場,雖然有時可以為電影創作提供廣闊的空間,也容易滋生出些不思進取的吃老本之輩,真是讓人搖頭嘆息。

9.《紅番區》(1995)

《紅番區》由唐季禮執導,成龍、梅豔芳、董驃等主演。該片講述的是香港警察馬漢強(成龍飾)在美國紐約勇鬥黑幫的故事。

《紅番區》以美國紐約為背景,故事簡單直接,節奏爽快明朗,十分具有娛樂性。在成龍一貫的漂亮打鬥身份之外,梅豔芳加入搞笑也增加了喜劇效果。

《紅番區》是成龍電影轉向國際化的一個標誌。該片不僅奠定了成龍在國際上的地位,更是成龍成功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影片裡激烈的街道追逐是之前的港片裡所不常見的。

1995年初,成龍的《紅番區》被引進中國內地市場,依靠著成龍的知名度,該片在內地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這無疑對於當時正處於低迷狀態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是一次巨大的衝擊,而《紅番區》更讓中國內地電影人學到了一個新名詞―“賀歲片”。

10.《醉拳2》(1994)

《醉拳2》由劉家良、成龍聯合執導,成龍、梅豔芳、黃日華、狄龍、劉家良 、劉德華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成龍出演的民族英雄黃飛鴻為保護中國古代遺產而與外國掠奪者展開了生死鬥爭的故事。

《醉拳2》被當年的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醉拳2》堅持80年代以來“成龍電影”逐漸形成的導人向善、弘揚正義的母題,和《醉拳》相比,對人物做了很大修正。成龍扮演的黃飛鴻儘管保留了一些少年天性和無傷大雅的缺點,但對自我的道德約束則明顯大大地增強了。影片還有意加強了父親黃麒英的形象,增加了滿洲武舉人福民祺這一人物,作為黃飛鴻的精神引導者,他除了向黃飛鴻講忍讓、講寬恕、講正直這些個人行為準則外,還要黃飛鴻深明國家和民族之大義。因此,和《醉拳》相比,《醉拳2》裡明顯增加了更多積極的因素和成分。

成龍其他功夫電影佳片:

1.《新警察故事》(2004)

2.《尖峰時刻》(1998)

3.《我是誰》(1998)

4.《一個好人》(1997)

5.《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1996)

6.《霹靂火》(1995)

7.《重案組》(1993)

8.《火燒島》(1991)

9.《警察故事續集》(1988)

10.《飛龍猛將》(1988)

11.《龍兄虎弟》(1986)

12.《龍的心》(1985)

13.《快餐車》(1984)

14.《龍少爺》(1982)

15.《師弟出馬》(1980)

16.《蛇形刁手》(1978)

年老的成龍無法繼續重複年輕時的輝煌,但不論何時,那個搏命的身影、那個幽默的小個子、那個就算被揍的滿地找牙也要硬撐著站起來的大鼻子,都是四十多年來中國最硬的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