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晚清女犯人最多的監獄:由外國人管理,一刑罰生不如死,不打自招


在中國古代女人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以說起犯人一般都是由男性群體組成,而監獄裡關押的犯人也大都是男性。不過,在晚清時期,有一所監獄,裡面關押了大量的女犯人,而且監獄的管理者都是外國人。這所監獄就是位於哈爾濱的道里監獄。


道里監獄始建於1901年,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246號。雖然監獄建設在中國大地上,但初始建設人和管理人都是沙皇俄國。當時,晚清內憂外患,各國列強虎視眈眈,爭先分割華夏土地。沙皇俄國在此時攫取中東鐵路附屬地司法權,在中東鐵路附屬地的哈爾濱道里中國大街設置了道里監獄。
監獄初建時佔地總面積1萬平方米,由於歷史的特殊原因,後來這所監獄屢次變更了隸屬關係、地理位置和名稱。起初是俄國人管理,東北淪陷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這所監獄,並在1933年更名為北滿特別區監獄,再來後蘇聯紅軍、國軍也曾相繼接管過這所監獄,1949年,更名為哈爾濱市監獄。

這所監獄關押的犯人不僅國籍繁多、伙食多樣,而且還是當時清朝最大的監獄,能夠同時關押三千多名犯人。更出人意料的是,這所監獄應該是清朝關押女犯人最多的監獄,關押的女犯人曾一度達到近千名,達到了犯人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說起監獄,除了犯人,讓我們想到的還有哪些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各種酷烈刑罰。監獄的管理者為了能夠從犯人嘴裡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專門設計了各類令人膽顫的刑具。
比如我們在電視劇上經常看到的抽鞭子、老虎凳、打大板子等,“滿清十大酷刑”就更不用多說了,殘忍的沒有人道,所以到了民國時就被廢止了。比起血淋淋的各類酷刑,道里監獄有一項刑罰,既不打人,也不罵人,但卻讓犯人生不如死,眾多抱了必死之志的犯人,在這項刑罰面前也是沒能堅持住,最後招了。這項刑罰有個美麗的名字——“逍遙自在床”。
聽起來很好聽,但是犯人很難受,犯人被關在一個陰暗潮溼的小黑屋裡,小黑屋有個特殊的“床”,這個“床”並沒有中間的木板,是一個只有四個腳的空架子床。犯人的兩個腿和兩個手被繩索綁起來分別系在四個柱子上,繩子繫緊後犯人懸空在空中,在屁股下面放一個馬桶,大小便流到馬桶裡。犯人整日被綁著懸在空中,一天天的忍受折磨,直到死亡。所以“逍遙自在床”其實就是“折磨至死床”,很少有犯人能夠堅持下來不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