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舉世矚目!攻克世界級難題 國內最大盾構隧道全線貫通

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承建的國內最大直徑、中國首條公鐵合建盾構隧道——武漢三陽路長江隧道全線貫通。隧道人勝利攻克隧道建設領域“世界級難題”,在長江天塹30米深的地底,再度迸發出“上海製造”的璀璨火花!

這是一條圈粉世界隧道建設專家

受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關注的

“超難工程”

也是兩度入圍《新聞聯播》

被無數國內外媒體、紀錄片收錄的

“超級工程”

更是由隧道人傾盡全力打造

書寫“上海製造”最輝煌成就的

“品牌工程”

在這項工程中,隧道股份不僅勝利實現了工程的安全、高質量建設,更凝聚了中國盾構發展歷程中的技術精粹,把地下工程領域技術和“上海製造”品牌,再次推向了新的高度。

地質再硬,有隧道人的拳頭硬?

突破“複合地層”,填補業界技術空白

一直有人說,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只能“吃軟”不能“吃硬”。自上中路隧道以來,上海獨有的“軟土”土層幾乎是中國所有14米以上盾構隧道的標配。但硬巖、複合地層的超大直徑隧道,在上海乃至全國施工領域都是“技術空白”。

而武漢三陽路隧道,可以稱得上是在超大盾構施工領域,“上海製造”的“最後一塊拼圖”。

在盾構推進中,武漢三陽路隧道盾構遭遇了高石英含量的砂層、大粘度砂質泥岩和礫岩層,其中長江底部的粉細砂層中石英含量高達70%。這種在自然界中硬度僅次於鑽石礦物,讓盾構掘進就像在黏性極大粘土裡混進了鑽石,施工的風險和難度呈幾何級數上升。

面臨“鑽石層”和“年糕團”雙重考驗,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會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鈞、錢七虎、陳湘生及多位行業權威專家和同濟大學等科研院校進行“協同會診”,通過對刀具配置的改進、改善中心刀桶過熱泥餅結硬等措施,解決了工程土質的“軟硬結合”難題。

同時,形成了《複合地層下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應對盾構結泥技術》等一批創新的技術工法,為今後中國乃至世界在該領域積累了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使國內未來在同類型複合地層下建設超大隧道成為可能。

從“長三角”到“天涯海角

超大直徑隧道“上海品牌”走向全國

從最初的軟土隧道起,隧道股份上海隧道便以絕對佔有率承建了上海市內的越江隧道。從中國第一條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到第一條超大直徑隧道——上中路隧道,再到長江隧道、外灘通道。STEC“上海製造”的超大直徑隧道,代表了該領域的中國最高水平。

△中國第一條超大直徑隧道——上海上中路隧道,以及此後的外灘通道、錢江隧道。

現在,隧道股份正帶著這張“上海製造”的品牌名片,走出“長三角”向全國市場進發。

一方面,隧道股份不斷攻關核心技術,實現從無到有、人有我優,突破行業中的技術難點和空白;另一方面,隧道人也來到國內亟需這些技術的城市,為各地量身定製符合當地地質環境的隧道工程,解決當地最迫切的工程建設需求。

△ 華南地區首條超大直徑盾構法隧道——珠海馬騮洲交通隧道。

大直徑盾構法隧道技術是各地發展越江交通、軌道交通的核心技術,也是地下工程領域“皇冠上的明珠”,集土木工程、機械製造最尖端的技術於一身,完全掌握了這一技術的國內企業為數寥寥。行業和市場的特殊性,也使隧道股份肩上承擔了更重的責任。隧道人必須穩健地完成每一項工程建設任務,維護好超大盾構隧道領域中的“上海製造”品牌。

△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盾構管控中心,實時監控全國28項盾構推進工程的核心參數,保障盾構推進穩定。

武漢三陽路長江隧道的建設過程難度巨大、舉世矚目。成功攻克這一世界級難題,對隧道股份的發展乃至世界軌道交通隧道建設意義重大。此時此刻,隧道股份共有近百項地下工程項目正在全國範圍施工,項目北至烏魯木齊,南至珠海昆明,還有鄭州、成都等中原城市。僅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就已完成11省21市的全國佈局,業務範圍遍及寧波、杭州、南京、珠海、昆明、武漢、新加坡、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