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SEGA Saturn主機25週年 締造無數經典的“次世代主機熱潮”雙雄

1994 年11 月22 日(二)在日本地區首賣,與Sony「PlayStation」主機共同掀起首波次世代主機熱潮的SEGA 電視遊樂器主機「SEGA Saturn」,今(22)日正式迎接誕生25 週年紀念。

SEGA Saturn

Saturn 是老牌遊戲廠商 SEGA 旗下首款以光碟為標準儲存媒體的電視遊樂器主機,配合其第 6 代的位置而以太陽系第 6 行星「土星」命名。在 3DO 率先於 1993 年底開啟了高效能 3D 繪圖與大容量光碟的 “次世代主機” 時代後,於隔年 11 月在日本首賣,比 Sony 初試啼聲的「PlayStation」早了 11 天。曾發行包括《VR 快打》、《Daytona USA》、《飛龍騎士》、《櫻花大戰》、《冒險奇譚》等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遊戲。

《VR 快打 2》

Saturn 配備2 顆HITACHI 研發的32 位元CPU「SH-2」,自行研發的圖形處理晶片「VDP1 / VDP2」,YAMAHA 提供的音效晶片「SCSP」,2MB 主記憶體、1.5MB 繪圖記憶體與512KB音效記憶體,2 倍速CD-ROM 光碟機(512KB 緩衝區),內建256Kbit 存檔空間,配備2 組控制器連接端子與1 組擴充卡插槽。

SEGA Saturn 的主機板(取自維基百科,由 Evan-Amos 拍攝)

Saturn 由於配備 2 顆 32 位元 CPU,因此號稱是 64 位元 “級” 的主機。初始設計方針是採用 2D 處理能力為主、3D 處理能力為輔,加上記憶體較 PlayStation 多,且具備擴充能力,因此在 2D 繪圖吃重的遊戲如格鬥遊戲等有明顯的優勢。但在 3D 繪圖方面的表現較為落後,並未繼承 SEGA 在大型電玩領域的 3D 優勢。

初期雙方以日本為主要戰場,雖然 Saturn 的價格較 PlayStation 貴 5000 日圓,但是在本家豐富遊戲陣容支援下,Saturn 一開始在日本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比對手早一步突破 100 萬臺大關。不過 2D 為主、3D 為輔的設計方針,讓 Saturn 在方興未艾的 3D 遊戲風潮中屈居下風。加上在 Mega Drive 時代貢獻大量營收的歐美市場,因為 SEGA 自己對次世代主機經營方針的搖擺而導致銷售不振。且 Saturn 的硬體架構較為複雜。難以壓低製造成本,在對手頻頻祭出價格戰策略時對 SEGA 造成沉重的財務壓力。在情勢難以挽回的狀況下,SEGA 於 1998 年決定提前結束 Saturn 的經營,並於同年底搶先推出新主機「Dreamcast(DC)」。

接續 SEGA Saturn 的 SEGA Dreamcast 主機

Saturn 最終的全球銷售臺數為 926 萬臺,僅達前代 Mega Drive 的 3 成。後續的 Dreamcast 也只賣出約 1000 萬臺。由於連續兩代主機在商業上的失敗,SEGA 最終決定退出主機硬體市場,轉為純軟體開發商。

香檳金配色的 SEGA Saturn 試作機

近年來許多廠商紛紛推出昔日經典主機的迷你復刻版產品,如任天堂的迷你紅白機、迷你超任,與Saturn 同世代的PlayStation 也推出了迷你版,SEGA 自己也配合Mega Drive 誕生30 週年推出了迷你Mega Drive。如今適逢 Saturn 誕生 25 週年,相信有不少玩家非常期待 Saturn 也能推出迷你版,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BANDAI 日前也宣佈會推出 SEGA Saturn 的迷你版......塑膠模型!想懷舊的玩家不妨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