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人造肉”概念股齊漲?風口or騙局

“人造肉”最初來源於美國,超越肉類(Beyond Meat),2019年5月2日上市,上市後兩個半月,股價一路爬升,最高到了239.71美元,雖然後續乏力,股價一直下跌,但到目前為止,其股價依然高於發行價兩倍以上。投資人種不乏業界名人,例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華人富豪李嘉誠都參與了投資。可謂是全美“人造肉第一股”;

受其影響,A股市場上,人造肉概念股也集體爆發。

例如:

雙塔食品,從五月初的3.9元上漲到目前的8.59元,累計上漲220.26%;最高上漲到10.3元,最高漲幅達到了264.1%;

豐樂種業,從五月初的4.96元上漲到目前的8.48元,累計上漲170.97%;最高上漲到13.93元,最高漲幅達到了280.85%;

哈高科,從五月初的4.5元上漲到目前的8.5元,累計上漲188.89%;最高上漲到了12.11元,最高漲幅達到了269.11%;

人造肉概念股的火爆程度可見一般,但是在國內,並沒有一家真正在做人造肉業務的公司,概念炒作的成分很高,那麼如此火爆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呢?

人造肉是什麼?

一種是以大豆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為原料。模擬動物蛋白而製成。有"肉"的外表和口感,不過因為不含動物蛋白成分,因此不算是真肉。

另一種,則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肌肉組織,然後在培養基上進行增殖,這種肉也稱為試管肉、人工肉。

市場上銷售的主要是第一種人造肉,即大豆蛋白肉。

1、資源消耗低

據郎鹹平一檔節目中所用數據,人造肉可以節約水資源99%,節約土地93%,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節約能源46%,也就是說,人造肉用幾乎普通肉類十分之一的資源,就能讓人享用美食。

2、不攜帶病菌

比如說,最近國內的非洲豬瘟對於豬肉市場影響極大,豬肉價格暴漲;但是人造肉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使用植物蛋白製作,或者使用動物幹細胞在培養液種培養,在生產環境達標的情況下就可以做到不攜帶任何病菌;食用起來也跟安全。

人造肉的劣勢:

1、監管缺失,產品優劣難辨

2019年8月,香港消委會測試了35款預包裝“人造肉(素肉)”,標稱含有大豆或大豆相關成分;涉及多個品牌。通過對基因成分和防腐劑、營養素含量進行測試發現,有12款產品檢出動物基因或動物來源成分,當中4款的包裝標示或聲稱與測試結果不符。這表明人造肉雖然來了,但是由於監管措施、標準沒有跟上,就有不少企業掛羊頭賣狗肉,利用這個噱頭賺錢,消費者辨別能力不強,很難識別人造肉的產品質量。

2、口感差,營養缺失

基於大豆蛋白製造的人造肉,畢竟是不是真正的肉,從口感上比不上真正的肉類;而培養液種出產的人造肉,由於其一般只會培養肌肉細胞,缺少脂肪等其他成分,口感和真實的肉類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

而生物學基礎只是告訴我們,人體所需三大營養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制、脂肪,而組成蛋白制的20種氨基酸種,8種氨基酸只能由食物中的氨基酸來補充,不能自身合成,那麼對於植物蛋白製造的人造肉來講,植物蛋白中則缺少某些類型的氨基酸,並且植物蛋白外有纖維薄膜的包裹,更不容易被人類所吸收;而對於培養液培養而來的人造肉,則缺少脂肪,雖然攝入脂肪過多會導致肥胖,但不可否認的是,脂肪也是人類所必須的三大營養物質直一,不可或缺。

從口感、從營養價值類看,不管是那種方式的人造肉,都存在天然的缺陷。

3、成本高企,難以推廣

金字火腿上線人造肉餅,售價並不便宜,核算價格每100克約26元。這個價格已經是暴漲過的真肉價格的4—6 倍。

麥當勞試推的人造肉漢堡來看,一份摺合人民幣約要35元錢,平常漢堡每份只合20元錢左右,貴了近一倍。

而以上這些還都是以大豆蛋白為原料的人造肉。

如果是培養液中的人造肉呢,至少要比真肉貴上1000倍,2013年,在近200位記者的見證下,一位廚師烹飪了一塊價值25萬歐元的人造肉牛排。

綜上所述,人造肉節能減排無病菌,但是產品優劣難辨,口感差,營養確實,成本高;其優點基本都是適合炒作的概念,而其缺點才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範疇。

所以我說,人造肉來到了風口上,但它更像是一個炒作的騙局。

而在人造肉概念股股價紛紛達到高點後,不少公司都發文聲稱自己並未從事人造肉的業務,隨之而來的就是股價下跌;而據小道消息,比爾蓋茨已經套現離場了,要是人造肉真的有價值,那又為什麼套現離場呢?細思極恐

這是不是像極了割韭菜的套路呢?

你覺得人造肉能代替肉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