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省 洛陽市 靈山寺


靈山寺初創於金大定三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始創者為僧人憨休老祖。靈山寺原名報恩寺,傳說鳳凰山為周靈王逝安之處,因而得名靈山,寺又因山得名靈山寺。


據《宜陽縣誌》中“報恩寺圖”所示,寺內主體建築有山門、前殿、毗廬殿、大雄殿、藏經後樓,以及左右配殿六座。後遭天災人禍,寺院毀壞。民國八年,心空法師募資重修靈山寺。現存建築有山門閣、中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祖師樓等。其中大悲閣、大雄寶殿樑柱仍為金代建築。
靈山寺最獨特的建築為山門閣樓,此閣樓坐南朝北,下部為一磚築平臺,風格獨特。靈山寺大雄殿內有明朝佛像三尊,即“三世佛”,栩栩如生,為河南省現存最早的泥塑作品,被列為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靈山寺鎮寺之寶為七級四面石磚塔,為明成化十七年所建造。寺門有千年銀杏樹,蒼老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