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漲聲內參:上市公司急於落袋為安 A股再現清倉減持潮

漲聲按:“清倉式”減持再現!牧高笛12月13日公告,公司股東深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擬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清倉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400.14萬股。如果以12月13日收盤價計算,深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套現9399.2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市場持續調整之下,四季度以來,已有54家上市公司股東“按捺不住”,紛紛通過清倉式減持“套現”走人。

萬科A合計被減持超3億股

隨著A股整體持續調整,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卻愈演愈烈,漲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四季度以來,滬深兩市中共計發生3216筆股東減持交易,涉及704家上市公司,累計減持股份數額高達43.08億股,累計減持參考市值約428.98億元。

其中,有萬科A、中珠醫療、宏圖高科、香江控股、華聞傳媒、江蘇銀行、津勸業、華誼兄弟、羅牛山、康恩貝等54家上市公司更是被股東實施了“清倉式”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全年遭股東“清倉式”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僅約13家,也就是說,今年四季度被“清倉式”減持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遠超去年全年之和。

分行業來看,商業貿易是四季度以來被股東“清倉式”減持公司的聚集地,包含了宏圖高科、津勸業、大商股份、銀座股份、豫園股份等6家公司;化工行業緊隨其後,有廣東榕泰、*ST雙環、道氏技術等5家公司均被股東“清倉”減持。

此外,醫藥生物、輕工製造、房地產、傳媒等行業被股東“清倉”減持公司數量均有3家。

就具體公司而言,萬科A被“清倉”的規模最大。

漲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16日,萬科A被安邦旗下安邦資產共贏3號、安邦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團體萬能產品等三個產品集體“清倉”,合計減持34487.02萬股股份,減持參考市值合計74.07億元。

中珠醫療、宏圖高科、香江控股、華聞傳媒、江蘇銀行等12家公司亦被股東“清倉”,減持股份數量均超過1000萬股。

此外,騰邦國際、喜臨門、康力電梯、海通證券、眾信旅遊、開元股份、保齡寶、廣東榕泰、交通銀行等19家公司被股東“清倉”減持股份數量均在100萬股以上。

除已經被“清倉式”減持的公司之外,還有一大波“清倉式”減持正在來的路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3日,海得控制、匯鴻集團、星湖科技、麥迪科技、太平鳥、康達新材、誠邁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已經公告了股東擬進行“清倉式”減持。

兩大因素致“清倉式”減持頻現

減持作為上市公司股東投資變現的重要途徑之一,本來無可厚非,不過在市場持續調整之際,尤其是部分個股股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東卻紛紛通過“清倉式”減持來套現,這不免讓投資者詬病。

凡事都必出有因,那麼,是什麼原因致使上市公司股東選擇以“清倉”的方式“拋棄”公司呢?

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變化或是主要原因之一,業績不佳則是最顯著的特徵。漲聲統計數據顯示,上述54家被股東“清倉式”減持的上市公司中,包括華誼兄弟、西南證券等19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佔比35.19%。

而在業績下滑上市公司中,*ST雙環、多喜愛等15家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更是出現了破個位數的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沒有踏實業績支撐的情況下,上市公司股東可能會選擇“清倉”套現的方式“跑路”。

股價上漲之後趁機出貨亦是一大原因。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以下跌態勢為主,個股也呈現普跌態勢,不過,在政策利好等因素刺激下,A股迎來反彈,部分個股更是開啟強勢反彈模式,而上市公司股東紛紛趁機以“清倉式”減持的方式套現。

據漲聲統計,自10月以來,上述54家被股東“清倉式”減持的上市公司中,有25家公司股價實現了上漲,佔比46.3%,其中民豐特紙、多喜愛、柏堡龍、精藝股份、欣旺達、浙江眾成等12家股價漲幅均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