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看過不少虐心電影,唯獨這部,不敢看第二遍

有些電影只看名字就會讓人流淚,看的時候更是哭得一塌糊塗,就如《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這部電影抓住了人的情感特徵,在不經意間打動人心。

該片囊括了該電影節的優秀華語故事片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很多觀者都認可這樣的評價:影片成功地通過一位女作家為母親看病直至送母親離去心理歷程的回憶,敘述了主人公對母親感情的刻骨銘心的領悟歷程。豆瓣8.4。

影片是由作家張潔的長篇散文改編,是一部有抒情風格的寫實電影,劇情並不曲折複雜,通過一位女作家的回憶再現了母親從看病治病到離世的經歷,表達了一個女兒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和傷心悔恨。

斯琴高娃扮演的女主是個成功的作家,和二婚的丈夫住在北京,過著不鹹不淡的日子,女兒在國外學習生活,老媽媽留在老房子裡,請了個小保姆照顧。

初始,女主回家看媽媽突然發現了母親的衰老。女主開始急躁開始自責,帶媽媽去醫院檢查發現腦瘤,然後開始了和媽媽一起與她的疾病衰老抗爭的歲月,陪媽媽走完最後的路。

影片最後母親已經去世,女主憂思憔悴的坐在書桌前,突然門口彷彿出現了母親的影像,母親慈祥地笑著,溫柔的說"女兒"。

女主難以置信的抬起頭,彷彿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貝失而復得,含著熱淚,飽含深情的吐出世界上最動聽的一個字:"媽~"。

斯琴高娃這個鏡頭給100分,非常非常的感動,感動在於當你真正失去了,失去了你不想要的那些煩惱疲憊和憂慮,你也一併失去了溫暖關心和牽掛。

片中的女作家由著名演員斯琴高娃主演,斯琴高娃的演技自不必多說。

而影片導演馬曉穎對大眾來說卻是個新面孔,而且這個新面孔還很年輕,年輕到令人驚訝,"她簡直就是一個小姑娘",一個小姑娘如何執導得起如此有內心分量和感情激盪的戲碼?這是馬曉穎的電影處女作。

片中母親的飾演者黃素影是老一代電影人,可以說導演選角選的妙,你很難把她和片中的那位慈愛的怕給子女添麻煩的老母親分開,她以八十多歲的高齡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觀眾看到她在電影中的表演時都禁不住落淚,這樣的年紀了還要時而拖著病體跑步,難免令人為她捏把汗,也有感於她的敬業精神。

影片中的女兒內疚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加速了母親的死亡,也後悔多年來沒有真正好好地陪伴過母親。

看完後,我們也會仔細思考:我們是不是陪伴母親的時間太少?我們有沒有讓母親為我們終日操心?我們真的要珍惜和母親共處的時光。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沒有丈夫沒有孩子卻不能沒有母親,母親是將你帶到這個世界來的人,也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

從片中可出感受女主在失去母親後的茫然恐懼,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不知所措。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除了哭,已沒有任何辦法......

謹以此片獻給天下所有的兒女:雖然絕大多數父母可能有很多我們不喜歡,甚至討厭的特點,比如愛嘮叨,愛比較你和別人家的孩子,管這管那,他們也可能以我們根本不想要的方式給予他們以為的愛,但一旦他們真的完全離開,剩下的將會只是我們想念的軀殼,踽踽獨行在人世時,懷念人生最初的那一抹溫暖。